第49章 你没名字,但被记得(第2页)
有的“回声碑”是一棵古老的大树,树干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的是一面爬满藤蔓的墙壁,绿意盎然;还有的是一片地下的菌阵,散发着幽暗的光芒。
每到一个“回声碑”,林念都会静立片刻,感受着周围的能量波动。
然后,他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截炭笔,在附近的岩石上画下一个螺旋纹。
螺旋纹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圆圈,然后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漩涡的形状。~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没有人知道林念画这些螺旋纹是什么意思。
他从不解释,只是默默地画着,然后默默地离开。
但渐渐地,有人开始模仿林念的行为。
他们在“回声碑”附近也画下螺旋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
久而久之,螺旋纹遍布大地,成为一种新的民间符号。
它代表着什么?
没有人知道。
也许是纪念,也许是追忆,也许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在遥远的北方,一座名为“回声纪念碑”的建筑正在落成。
这座纪念碑由地球生态修复工程师韩松主持建造,旨在纪念那些为了地球生态修复而牺牲的人们。
纪念碑的造型很简洁,就是
一个巨大的圆环,环绕着一片绿色的草地。
在圆环的中心,嵌入了一块火种的残片。
“这是什么?”记者好奇地问道。
“这是火种的残片,是希望的象征。”韩松回答道。
“那圆环外面的草地呢?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记者继续问道。
“那里封存着从全球各地采集来的紫脉草的种子。”韩松解释道,“紫脉草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它能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我们希望通过紫脉草的生长,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承。”
“那这座纪念碑是纪念谁的呢?”记者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韩松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纪念所有被风带走,却仍被大地记住的人。”
纪念碑落成的那天晚上,全球的生态网络同步脉动,持续了整整63秒。
没有人知道这63秒意味着什么,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力量,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在某个城市的地铁站里,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教自己的婴儿拍手。
“拍拍手,拍拍手,小手拍拍……”母亲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引导着婴儿的小手拍打着。
婴儿咯咯地笑着,小手也跟着节奏拍打着。
奇怪的是,地铁站内的绿植,那些原本静止不动的盆栽,竟然随着婴儿拍手的节奏轻轻摇摆起来。
这一幕被地铁站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了下来。
管理员看到了,但他并没有做任何标记,只是默默地调低了背景音乐的音量,让地铁站内的风声更加清晰。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在阿阮支教的小学里,孩子们依旧每天围着那块无字石碑唱歌。
石碑上的紫光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