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你别喊名字,风会疼(第3页)

 这种波形无法被人类感知,却能精准地中和掉空气中因强烈情绪共振而产生的能量,像一只温柔的手,抚平激荡的水面。 

 他将这个协议命名为——“静默协议”。 

 在协议的底层逻辑里,他用最高权限写入了三行注释,那更像是一份宣言: 

 “允许遗忘。” 

 “允许不记得。” 

 “允许不再呼唤。” 

 “静默协议”上线的第一个夜晚,效果立竿见影。 

 全球范围内,“名字呼唤”的请求量断崖式下降了82%。 

 遍布世界的紫脉草,一夜之间,停止了持续数年的微光。 

 生物传感器显示,它们的根系应激激素水平,正在迅速回归正常。 

 风声重新变得平稳、悠长,恢复了它最原始的模样。 

 世界,终于安静了下来。 

 一个月后。 

 黄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趴在自家的窗台上,对着窗外的晚风轻声说:“妈妈,我不喊你名字了。我知道你在这里。” 

 话音刚落,一片紫色的花瓣被风卷起,打着旋,轻巧地飘进了窗内,正好落在他摊开的小小掌心里。 

 花瓣缓缓展开,露出了内层一道天然形成的、优美而复杂的螺旋纹路。 

 那不是波形,不是文字,更不是某个人的名字。 

 那只是风走过时,留下的痕迹。 

 远处的街角,韩松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动,却没有走近打扰。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有些人,有些事,从未真正离开。 

 恰恰是因为,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再那么用力地去记住。 

 世界似乎在新的平衡中找到了安宁。 

 林晚舟也投入到了常规的系统维护工作中。 

 “静默协议”运行得堪称完美,生态网络的“疲劳性退化”迹象己经完全消失。 

 这天,她习惯性地对小满07平原节点进行了一次深度日志扫描,作为那次事件的收尾复盘。 

 然而,就在扫描进度条即将走到底部时,系统突然弹出了一个低优先级的警告标记。 

 林晚舟起初并未在意,以为是协议运行后残留的冗余数据。 

 但当她点开详情,目光却凝固了。 

 在海量的、代表着“静默”与“平稳”的正常数据流中,隐藏着一段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异常记录。 

 这段记录与之前的能量过载截然不同,它没有峰值,没有波动,更没有触发任何生物传感器的警报。 

 这一次,它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