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我不再问你是谁,所以我终于能抱住你(第2页)

 与此同时,在地球上,槐林边缘。 

 韩松最近发现,有一群流浪儿童,总是会在夜晚聚集在一棵老槐树下。 

 他们彼此不说话,只是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静静地坐着。 

 一开始,韩松以为他们是在搞什么秘密活动,还偷偷地观察了他们几天。 

 但他发现,这些孩子只是单纯地坐在一起,什么也不做。*欣/捖¢ \ ?榊/戦+ \已^发?布\最+新?蟑+結- 

 这群孩子都是战争遗孤,或者情感复制体们的后代。 

 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他们就像一群被遗忘的幽灵,在城市的阴影里苟延残喘。 

 出于责任心,韩松决定去劝导他们,让他们回家,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但当他靠近那些孩子的时候,一股暖流突然击中了他的大脑。 

 无数的画面,像潮水般涌来——战火中哭喊的母亲,冻僵在雪地里的战友,还有从未谋面的父亲……那些痛苦的、悲伤的、被遗忘的记忆,如同开启了闸门,倾泻而出。 

 韩松猛然醒悟。 

 这些孩子,

并不是在搞什么秘密活动,他们只是在寻找一种连接,一种与彼此、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他们天生就具备着高频共感的能力,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情绪,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波动。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抵御孤独,来寻找慰藉。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打扰他们。 

 从那天起,韩松每天晚上都会给这些孩子送去热腾腾的食物,然后默默地坐在圈外,加入他们的沉默。 

 他不再试图去改变他们,而是选择理解他们,陪伴他们。 

 一周后,一个奇迹发生了。 

 那棵老槐树的年轮里,竟然浮现出一行新的字迹:“这里不是避难所,是家。” 

 而在遥远的木星环带,乌兰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 

 她接到了一份紧急求救信号,一名拾荒者因为长期脱离群体节律,陷入了深度休眠,常规的唤醒手段都失效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她会立刻使用从地球传来的九分钟组曲,试图唤醒患者的意识。 

 但这一次,她却犹豫了。 

 她想起了那个拾荒者,曾经用色素涟漪,表达过对某颗遥远恒星的眷恋。 

 那是一种对家园的渴望,一种对过去的怀念。 

 如果用九分钟组曲强行唤醒他,也许能够挽救他的生命,但也会抹去他的记忆,切断他与过去的联系。 

 乌兰突然意识到,“治疗”的本质,也许不是“修复”,而是“被看见”。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没有使用九分钟组曲,而是命令医疗艇调转方向,对准那颗遥远的恒星,然后打开舱门,让宇宙背景辐射缓缓地流入。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 

 患者的皮肤上,开始泛起微弱的波纹,指向星图上的某一个点。 

 乌兰走到患者面前,轻声问道:“你想回去吗?” 

 患者的色素,变成了温暖的橙色,像夕阳一样。 

 乌兰下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