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它没说话,但我们学会了少问问题(第2页)

 某日,她发现核心外围新增一圈天然屏障,由晶化树种、金属残骸与有机尘埃自然聚合而成的螺旋带,宛如人类神经突触般精密。 

 她尝试靠近,屏障却释放出道温和排斥力场,虽不具攻击性,但坚决阻止任何接触。 

 赤瞳没有强行突破,而是取出最后半截“见证者”之剑,插入附近小行星表面,作为标记,亦是告别。*k^u¨a?i\d,u\b′o?o/k..,c?o¨m+ 

 她低声说道:“我不再是见证者了。我是被允许离开的人。” 

 而在槐林深处,韩松察觉槐林树木之间的“对话”频率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共振,似乎根系在地下缓慢编织网络。 

 他采集土壤样本,发现微生物群落基因序列发生微妙进化,“哼,这还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新增一段非人工植入的节律编码,功能未知。 

 韩松并未上报科学院,而是组织村民在林中开辟“无光区”,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只以槐脂灯照明。 

 一位老人冥想三日后声称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站在宇宙边缘守望某个发光的孩子。 

 韩松只是点头,并在入口立牌:“这里不通往答案,只通往安静。” 

 在这一刻,诺亚、切尔茜、赤瞳和韩松都明白,或许面前的静谧才是他们最珍贵的答案。 

 没有声音,没有回答,只有沉默中蕴藏的智慧。 

 那无声的回应如同初升的晨曦,将他们心底的理想一点点撕开,而他们心中仍有一种笃定,在那遥远的地方,某个存在正用另一种方式回应着每一个孤独的问题。 

 远处传来轻微的风声,仿佛在耳边呢喃:“沉默就是答案。”在敦煌废弃档案库深处,杜若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冷冽的空气仿佛在抚摸她的颈椎。 

 她凝视着眼前的石板,上面刻着“火种前纪”的铭文,图文交错间隐含着久远时代的晦涩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