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雷池
李二的眼皮狠狠地跳了一下,那点收拾完李恪的神清气爽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奈。
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他或许还会掂量三分,可偏偏是李承乾!
这些年来,他要是还不知道李承乾怎么给李恪收拾烂摊子就真的奇怪了!
李恪惹是生非,李承乾背锅;李恪偷鸡摸狗,李承乾挨训;李恪上房揭瓦,李承乾扫尾......
这几乎成了长安皇宫里不成文的铁律。
李恪那张破嘴里吐出来的字,尤其是这种甩锅推责的话,多听一个都是污染耳朵!
这小子天生就有顺着杆子往上爬、把芝麻吹成西瓜的本事!
真正让李二心头微沉的,是高士廉的反应。
高士廉老成持重,岂会帮着两个孩子欺骗他?
这样的把戏,太假,也太小儿科,而高士廉竟然同意李恪的说辞,显然,其中肯定有李承乾的参与。
若说高士廉是因为益州的秘密与牵扯出的利益,盘根错节,投鼠忌器,只能顺着李恪的剧本演下去,李二是百分之百的不信,有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在,再加上玄武门之变时的那拨囚犯,高士廉乃至渤海高氏都己经高枕无忧。
除非,高士廉想谋反,然而,这更加不可能!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益州这潭水,在李二心头变得浑浊,也深了许多,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三家老祖宗至少此刻并无恶意,而益州的源头己经明了,那便无事。
李恪想折腾,那就等他多折腾折腾再看,哪怕真是什么龙潭虎穴,李二也无惧,对大唐有害,翻手可灭!
一念及此,那如同实质海潮弥漫在小院中煌煌帝王势,退潮般倏然收敛。
高颎、袁守诚、墨家钜子三人周身升腾的学派势也随之缓缓平复,各自眼底都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与了然——这位陛下的修为和对力量的掌控,己臻化境!
李二的目光不再锁定李恪,而是依次扫过袁守诚、高颎、墨家钜子。~咸^鱼?看_书/惘. /首?发/
益州三姓之一,袁氏,是袁守诚的家族根基所在。
这位道家老祖宗在此隐居或活动,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他也是最容易看透的一位,道家乃大唐国教,钦天监袁天罡是其子侄,袁守诚应该是真的起了教导之心,才会出现在这蜀王府。
高颎...这位法家巨擘,活跃于开皇时期,大业三年惨遭冤杀,不过,也就只是糊弄百姓罢了。
要么是猜出炀帝之意,假死脱身,要么是厌倦朝堂纷争,云游天下,不问世事。
那份上达天听的卷宗,应该只是恰逢其会,碰上李恪审案后出手,然后,起了爱才之意。
这些念头在李二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瞬间便己理清脉络,且基本吻合眼前所见。
帝王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墨家钜子有些邋遢的身影上。
唯独此人,让李二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心中疑窦丛生。
墨家式微,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其门徒多隐于市井,精研机关巧术,虽偶有惊世之作流传,但其学派核心早己不为世人所知,更别提其领袖钜子的行踪!
这位游戏人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墨家钜子,为何会出现在益州?又为何甘愿停留在此,听李恪这毛头小子的差遣,甚至为他捣鼓那闻所未闻的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