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乡兵(第2页)
一个军团满编的时候兵力高达六万人,所以这官将也就多设了一些。
按照曹风的想法,各军团的总兵官属于运筹帷幄的。
两名副总兵官协助总兵官管理军队操练及后勤粮草等事务。
他们属于决策层。
下边的四名参将则是属于执行层。
遇到战事的时候,参将则是要亲自下去带兵的。
参将战时负责一线领兵指挥,贯彻执行总兵官下达的军令。
至于监军使、参军使、粮草转运使、军法使等人则属于保障层。
维持军纪,供应粮草等事务,则由他们具体负责。
“即日起,我们辽西军各战兵营,乡兵营悉数整合并入新成立的讨逆军各军团!”
曹风对一众将领们道:“各个乡兵营的乡兵,即日起也升为战兵!”
“他们的待遇将与现在各战兵营的待遇一样!”
这两年他们辽西军的战兵一直没有扩编,原因是多方面的。
战兵的待遇好,装备好,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
可他们偏偏占据的草原等地方人口不多,钱粮不足。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扩军步伐。
要不是先前搜刮了金帐汗国王庭,获得大量钱财。
曹风实难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仅组建少量战兵营作为核心主力。
与此同时。
利用草原各部落胡人,组建乡兵营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乡兵待遇较低,每年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操练。
他们仅需在集中整训期间提供钱粮即可。
大部分时间,乡兵们并无粮饷可领。
这就如同以前金帐汗国的模式一样。
平日里各部落的勇士自己养活自己,金帐汗国一概不管。
只有爆发战事的时候,才集结起来一起去打仗。
这场仗打完了,一起分赃。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平日里金帐汗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养兵。
这就减轻了他们的钱粮负担。
当然。
也有不少弊端。
金帐汗国平日不养兵,各部落自行解决粮饷问题。
此举导致各部落勇士对金帐汗国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均显不足。
当部落利益与金帐汗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他们不会支持金帐汗国,反而会倾向于自己的部落。
金帐汗国强大的时候,勉强能将各部落整合在一起,听汗王的号令。
他们跟着汗王去打仗,最主要是能分润到好处。
然一旦战败,无利可图之时。
那支临时拼凑的军队,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曹风自然也清楚这个弊端。
各乡兵营虽已组建,但凝聚力和忠诚度均远不及战兵营。
可奈何手里没钱粮,只能暂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