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灞桥折柳,名将入坑

 诗云: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r-a+n+w-e¨n!z!w′w′.`c_o`m¨

 回首望君柳丝下,挥手别君泪难休。”

 ……

 这首诗,写的就是长安“灞桥折柳”。

 “灞桥折柳”是很有名的典故,尤其在西安地区极为有名。因此,要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西安人,只要问一下他知不知“灞桥折柳”就可以了。

 不知道“灞桥折柳”的西安人,通常都是假西安人,简称“假人”。

 ……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转眼到了四月二十六日,离约定之期还有五天。

 董卓在做着禅让称帝的准备。

 而王通,则带了典韦及数名亲兵,骑上战马,出城向南,来到了位于渭水之滨的灞桥之上。

 不过,王通今天却不是来“折柳送别”的。

 也不是来写诗的。

 而是来找人的,这次王通要找的,便是……徐晃。

 ……

 数天之前,王通得到“黑冰阁”人员禀报:杨奉的军队已从新丰调至灞上军营,而杨奉的部将徐晃,则每天早上都会到灞桥边上的柳树林中习武。

 所以,这一大早的,王通就带了典韦等几名亲兵,屁颠屁颠地跑到了灞桥之上。¨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

 (备注:董卓入洛阳前,是河东太守,白波谷在河东。所以,杨奉投靠董卓的时间,大约是在189年8月之前。)

 ……

 此时,晨曦微露,朝阳初升。

 百鸟争鸣,和风扶柳。在那柳林边的一块空地上,果然有一只彪形大汉拿着一把斧头在那里砍来砍去。那形象,倒有几分像那个……《熊出没》中的光头强。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徐晃。)

 ……

 一把巨大的板斧,被那人舞得呼呼生风。斧随人转,身随斧动。一人一斧融为一体,人即是斧,斧即是人。乍一看去,似乎那人周边全是锋利的斧刃。

 势大招沉,大开大合!

 偶尔还吐气开声,发出“嗨嗨嗨”的叫声。

 这就是被称为“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了。

 ……

 王通让典韦等人都在桥头附近等候,独自一人提了奔雷狂刀向柳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