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袭土门,重用采花之贼

 时值三月,春将尽,寒未消。¨7~8*x,s\w?.+c,o*m,

 太行山深处的春夜,寂静得能听见露水凝结的声音。

 月光被茂密的树冠筛成碎银,斑驳地洒在积满腐叶的地面上。山雾从谷底缓缓升起,缠绕在古松虬曲的枝干间,那些树皮皲裂的沟壑里,还残留着去年冬天的雪痕。

 偶尔有夜鸮的啼叫刺破黑暗,声波撞在,土门关对面的崖壁上,惊起几片新生的嫩叶。

 土门关,这座在太行山中屹立千年的险关。如一把坚实的铜锁一般,斜插在太行山的井陉之上。

 子夜时分,月色幢幢中。

 忽有数名黑衣人的如狸猫般悄悄移动着,很快就靠近了高大的关墙。

 在关墙底部停了片刻。

 感觉到周围没有任何动静,才开始摆弄手中的竹杆。竹杆如儿臂般粗细,并不是很长,每一根都只有大约一人高,不过,却有很多根。

 竹杆的两头都有卡扣,将卡扣扣好,再绑上几圈绳子,竹杆的长度就在一段一段的变长。

 最上面一段有个钩子。

 随着竹杆变得越来越长,钩子的顶端终于伸到了城垛之上,轻轻一拉,便悄无声息地钩着了城垛。

 这就是挠钩。

 通常,飞贼用的是飞爪百练绳。-看-书?屋^ !无\错/内/容^但是,偷爬城墙你得用挠钩。因为城头上有守军,有游哨,还有明哨和暗哨。飞爪碰击墙垛的声音,很可能会引起城上的守军的注意。

 而挠钩这悄无声息的伸展和挂扣,就要安静很多,在这种光线不好的夜晚,就算是将挠饲挂到了守军的身边,守军也注意不到。

 关墙下的这些黑衣人,

 便是王通手下的虎贲营将士。不过,带队之人却不是王越,而是一位名叫白雀的人。

 白雀原本是黑山黄巾头目之一。

 与张燕、杨凤合称为“太行三鸟”。

 在太行山黄巾军中,有一种说法是:大鸟白雀,中鸟张燕,小鸟杨凤。

 而之所以这样排名,则是因为白雀这人,在参加黄巾之前,曾经是闻名中原的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