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点睛之笔,何如乌巢孟德(第2页)

 论武艺和军略都算不错。

 最厉害的是善于喝酒。

 不仅善饮,还嗜酒如命。不仅自己喜欢喝,还经常逼着手下将领们喝,谁不陪他喝酒,就是不给他面子,轻则喝斥一顿;重则动用军法,以抗令不遵为由,打他个皮开肉绽。

 ……

 这一天晚上,淳于琼与麾下部将们喝到很晚,个个烂醉如泥,也不回各自的私帐休息,就横七竖八地卧在中军大帐。

 凌晨时分,营中忽然传出嘈杂之声。

 有亲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帐中,大喊:“敌袭!并州军打过来了。^精+武¢小′税-旺^ ?已-发+布-醉?鑫!漳\劫,”

 然而,回应他的是冲天的酒气和打雷般的呼噜声,亲兵们上前拉淳于琼、推淳于琼,可淳于琼怎么都推不醒。

 “怎么办?”

 一位亲兵焦急地看向他们的曲长。

 曲长也很是无奈,眼见这样子是败局已定,无力回天。最后,那曲长干脆咬了咬牙,说道:“我们还是去……去去去……去拼命吧!”

 说罢,我带着那些亲兵们冲出了中军大帐。不过,却不是去拼命,而是不再管淳于琼,四散逃命去了。

 (备注:原本的乌巢之战,淳于琼的亲兵就是这样全跑了。)

 ……

 再说王通,进入郑家集之后,便带着1400人悄悄来到了袁军营外,发现袁军的守备非常松懈。

 毕竟,将领们天天被淳于琼拉去喝酒,很少管事。

 而且那些将领们现在还与淳于琼一起,烂醉在中军大帐,下面的士卒们无人监督巡查,又有谁会认真守营。

 王通见守备松懈,便让人背向敌营方向,拿出一支火把晃动三圈,给芦苇荡那里传信号。

 背向敌营,是为了避免敌营中的哨兵看到火光。

 而给芦苇荡传信号。

 是因为王通在芦苇荡中留了150人,由苏飞带领,他们的任务是在战斗打响之后,划着木筏下去顺流而下,去

烧毁那些架在易水河上的浮桥。

 很快,芦苇荡那边就传来了回应,也就是联系上了。

 “进攻!”

 王通果断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

 营门外箭楼上的值哨,在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就被射杀。与此同时,一波箭雨将营门守卫射死大半,余者亡命奔逃。

 随后,拒马被拉开,营门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