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鸡汤鸡肋,不如荀彧的规劝,(第3页)

……

第二天,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从下邳过来,曹操又召集诸将议事。

荀彧站出来对曹操道:“属下主张退兵,但却不主张急退,而主张缓退。”

“愿闻其详。”曹操道。

“谢曹公!”

荀彧行了一礼,接着说道:“介于现在的形势,退兵是最明智的选择,然急退不如缓退。

依属下之意,是先退到下邳,然后派出军队,尽抓下邳、广陵、彭城三郡之百姓,强行迁入关中安置。

待到将三郡百姓迁走之后,再退出徐州,与吕布议和,重修旧好。”

略一停顿,又道:“属下这样做,有三利:

其一,人口之利。

毋庸置疑,人口便是战争潜力。将敌方人口变为我方人口,就是将敌军的战争潜力转变为我军的战争潜力。

徐州的百姓,对主公颇多抱怨。将他们留在徐州,他们就会帮助吕布对抗主公。若是将他们迁到关中,给他们每人分配百亩土地,再实施一些惠民善政,他们必会转而感恩于主公,成为主公的战争潜力。

其二,战略之利。

主公退出徐州后,可与吕布议和。吕布现在势力大损,已经不具备主动进攻兖州、豫州的能力。

而且,以吕布的性格,虽然将女儿许给了王通,但却并不会愿意就此归附于王通。我们要想离间吕布与王通的关系,就得先将徐州还给他。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合纵连横”战略有利。

其三,兵力之利。

由于王通的介入,这徐州战场已变成一处烂泥潭,我们既要与吕布正面作战,又要镇压各地的百姓义军,还要防备王通从岛上出兵对我军发动突袭。

我们将大量的兵力、钱粮耗费在徐州,却暂时看不到取胜的希望。还不如从这个烂泥潭中脱身,将兵力抽调出来,用于别的战场。”

曹操听到荀彧这样一分析,深以为然。遂下令退兵下邳,抓捕下邳、广陵、彭城三地百姓,强行迁入关中。

……

除此之外,考虑到袁尚继任了大将军,而曹操还是司空,官位还在袁尚之下,荀彧又建议曹操升任丞相。

曹操欣然同意。

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化被动为主动,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

……

(附录图片:荀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