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枭雄本色,何来孟德之须(第2页)

因为在曹操看来,自己身为主帅,打了败仗之后当众大哭,必然会影响军心,而大笑则是稳定军心的绝佳手段。

……

在众人情绪都稳定下来后,曹操才问李典道:“有多少将士退回了官渡?”

“回禀将军!”

李典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到现在为止,已收得一万八千多从战场退回之兵。因为有一些逃散者还会陆续回来,估计最终能收拢两万余人。”

曹操闻言,心里有些难受。

七万大军出战,最后逃回官渡要塞的却不到两万人,加上乐进在驻守白马津岸墙时损失的两万人马,短短三天之内,累计损失了七万人马。

可谓是伤筋动骨,元气大损!

……

不过,曹操的脸上却不动声色,笑着对众人道:

“营内原有三万大军,再加上两万退回之军,稍加整顿,便有五万精兵。

官渡要塞,历经多次加高加固,堪称铜墙铁壁,又有高山为依,官渡水为托。

并建有多道城墙防线,易守而难攻。若我用五万精兵死守而不出战,王通纵有五十万大军,也休想攻破!”

曹操的这番话,倒也不是虚言。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只用三万人马死守官渡。袁绍集结三十多万大军,与曹操在官渡要塞死磕16个月——从公元199年6月初至200年10月底,也没有将官渡攻破。

不是袁绍的军队战力不行,而是官渡要塞依山傍水而建,确实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官渡位置,及攻防路线图。)

……

曹操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其实没有底。

心里没底,却又必须这么说。因为作为主帅,又刚刚经历一场大败,他不能露怯。

一旦露怯,必然影响军心。

所以,有些事纵然心里清楚,也不能由自己的嘴巴说出来,而必须由别人来说。

遂看了司马懿一眼,微微点头。

司马懿早就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赶紧上前进言道:

“丞相英明,胜败乃兵家常事,偶有受挫,无关大局。只要谨守官渡,王通久攻不下,自会退兵。”

这段话,是帮助曹操稳定军心。

紧接着,司马懿又道:“但若是只有五万人马,就只能立足于守,而无力发动反攻。

所以,属下建议,再征召数万青壮新兵用于拄守地方城关,置换出三万人马来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