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猎人的传承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把二叔的枪拿到了虎子家,毕竟很长时间没动了。·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按着杨大爷的指示,把枪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擦拭了一遍,让它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寒光闪闪。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支好枪。桦木的枪托用高粱穗染过,呈暗红色,光滑而又细腻,乌黑油亮的枪管发着微微的寒光。枪的零部件做得十分精细。这支枪的炮台(点火口)在枪管底部上边的右侧,稍微后斜。击发的装置在我老家叫“狗头”,和枪栓的作用一样。
这种枪,我只打过一次。我也听师父说过这种枪的好处和弊端。好处是按底火帽十分方便。很少出现扣扳机打不响的毛病。不像我的拉栓式,几天就要擦擦枪膛,不然,扳机扣到底,枪栓也不会打下去。弊端就是,操作不当时,火药后喷时会喷到脸上。烧的很疼。底火帽容易被树枝挂掉,等你看见猎物的时候就打不着火了。大概也就是这些吧。
我看着这条枪,保养得还不错。二叔喜欢枪,但打猎真不行。所以枪保存得相当完好。总之,这条枪对我来说除了重一点,没啥毛病,只要了解它,很多问题都能避免。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想着明天的计划。大头也在擦拭着我的枪,他也爱枪,只是不像我这么有这么好的运气有个好师娘。虎子还在忙着什么别的事情,也顾不上理我们。~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
打算要睡的时候,越越和二叔又来了。我出门把他们接进来,热情地让到炕上。越越把一摞东西放在炕上。然后就和虎子说起话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感觉她变了。话也少多了。也不怎么和我说话了。杨二叔说道:“你们把这些饼带上,能多打几天,省得来回跑,费劲又费时间”。我看了越越一眼,想和她笑一下以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可是,她突然看向了别处。我只好又看向了二叔,听着二叔给我们讲着“老杨树沟”的特征。说完了,时间也不早了,二叔和越越就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大亮,但己经模模糊糊了,石头就敲门了。我们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们打猎从来不洗脸也不吃早饭。有时半个月都不洗。若是打得枪多了,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烟就会把脸熏黑了,当你埋伏在草丛里,出来的猎物就很难发现你。慢慢的脸上还会渗出薄薄的一层油出来,会很舒服。若是秋冬季节每天洗脸不抹油,脸上就会起一些干皮皮,很难受,可是上山打猎谁会带那东西呢。不吃早饭是为了走起来方便,若是吃了饭就走,走不了多远,胃部就会疼,好像是岔气的感觉。要歇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所以,起来就走。不多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