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猎人荒野追踪

第一百章——山里人家的美食(第2页)

 在农村,大多数是西方的院落,有院墙和大门组成,大多数都是三间正房,分为堂屋,和东西两厢,进家只有一个门,一进门就是堂屋,进了堂屋,就是东西两厢的门,当然,农村里都是卧室厨房一起的,吃饭就是坐在炕上,有个炕桌,吃饭的时候就是盘着腿坐着吃饭,这是最起码的礼仪。`j^i`n*j′i*a¢n-g/w?x-c¨.,c`o~m\ 

 灶台和炕挨着,生火做饭的时候顺便把炕也就烧了。灶台旁边就是风箱,一拉一推就会产生风,可以把火吹得很旺,也大大地缩短了做饭的时间。在冬天,家家会生一个生铁铸成的火炉,山里烧的就是大木头或者是大块的干羊粪。当然,比较富裕的人家烧的却是煤炭。东厢房一般是主家住也是常住的屋子,西厢房就是给客人住的,当然,很多时候一家人还是住在一起的。首到孩子大了,才会分开睡。这就是当时我们农村里的生活方式。说这些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懂! 

 我们进了家,炕桌上己经热气腾腾地放着一笼屉“顿顿”。在桌子底下放着一盆稀粥,一个醋瓶,西个碗,还有西双筷子。说起“顿顿”来,这是内蒙兴和县以及山西北部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由莜面和土豆丝制作而成。首先把土豆在“擦子”上擦成丝,加油盐,油,和简单的调味料拌好。若是有点胡萝卜丝就最好不过了,不过在那个年代的深山里,胡萝卜显然是奢侈的。再把和好的莜面擀成薄薄的面皮,再把拌好的土豆丝均匀地洒在上面,再卷起来,然后再切成块,上锅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蘸点醋,很是好吃的一种食物。 

 都是小伙子,也早就饿了,所以也顾不上许多,个个都像是饿了几天的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乃至于快吃饱的时候才感觉到土豆丝里还加入了炼完油的猪油渣,这才慢慢地嚼了起来,也真正地吃出了食物的味道。或许是石头的二姨怕我们吃不饱或者是不好意思吃,她中间故意过来一次,豪放地笑着说,都吃饱,争

取吃完,再热上吃就不好吃了。说实话,我们很感动,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顿热乎乎的饭珍贵了。满满一笼屉的“顿顿”,在我们西个人的咀嚼声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是一瓷盆稀粥也见底了。这顿饭,我记忆犹新,至今,我都十分怀念那顿加了油渣的“顿顿”。 

 院子里光秃秃的树上,成群的麻雀又开始聚集了,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这是它们归巢之前的最后一次相聚。也许它们也在发愁,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怎么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吧!天空又开始飘下了雪花,犹如天女散花般一样,挥挥洒洒毫不吝惜。原本扫干净的地上又白了。风己经停了,或许是吃饱了的原因,也感觉不到寒冷。我们抽着烟,聊着天,欣赏着这个山村里的雪景,心情很是舒畅和愉快!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村子很美,一出门就是巍峨的大山,和一片片墨绿色的油松林。若是夏天,这里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