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萧小慎
第113章 子曰
第二题很简单。
第一题则特抽象。
就俩字:子曰。
至圣先师说过那么多话,哪一句才合乎出题者心中的要求?
不少考生,为此抓破了头。
庄毅心里却有数了,他先拿出草稿,把两道题目写在上面。
然后在第二套题目后面,写上“今夫天”的出处。
写的目的,自然是证明自己没有抄袭。
写完今夫天的出处,庄毅又把四书讲义对这段内容的解释,写在出处的后面。
这是“解题思路”,进一步证明自己没有抄袭。
之所以这么写,是林让教的。
他经历过很多次考试作弊的案子,所以,告诉庄毅,记得写下这些内容。
考卷和草稿都上交,遇到争议,也可以平息舆情。
写完它,庄毅忽然想到了解答的内容,立刻在卷子上写下破题的部分:进生物而言天,其义可悬想焉。
承题:夫天之生物,胥本一诚。进诚言天,其义不可悬想乎?
前者是总纲,后者承接前者,进一步阐述内容。
一旦开始写就停不下来。
他对面的考生,一直在幻想,有神童给自己垫底。
看到题目后,他一边抓耳挠腮,一边自信的想,这么难,神童应该答不上来。
没料到,他一抬头,就看到人家正在奋笔疾书。
这考生顿时慌了。
不是,这么鬼的题目,你也能破题?不会是乱写吧。
庄毅怎么可能乱写。
他这么长时间,苦读大量藏书,不断充实自己。
又在林老先生耳濡目染下,学会各种八股文的破题。
因此,庄毅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写到结尾。
如徒见其昭昭而以为天小也,是亦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
与“至诚无息”的宗旨高度吻合。
写完了第二题,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题。
子,真的说了很多话。
如果每一句话,都作为破题的话,那这就恐怕说不完了。
也很容易落入考官的“陷阱”。
对!
这是一个大坑。
可能连出考题的考官,都没意识到这是个大坑。
八股文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代圣人立言,而不是曲解圣人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