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朝堂风波(第2页)

“有。”袁崇桂又呈上《长恨歌》、《苔》、《咏新竹》等等庄毅的诗。

杨玄素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心悦,最后道:“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啊。”

“臣斗胆建议,将神童招至京师,在国子监读书,参加明年的科试,甚至可以免去科试,直接参加后年的乡试。”

这才是袁崇桂的真正目的。

毛贤一听,恍然大悟:合着你在这等我呢!

谁不知道新任国子监祭酒王传,是袁崇桂的门生。

这是要把庄毅弄到北党的手里啊。

一念及此,毛贤赶紧出列反对:“陛下,臣以为不妥。庄毅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如果不细心教导,很可能是下一个仲永,臣以为应该派人专门教导。”

“贤卿有合适的人选?”杨玄素还没做决定,只是随口问了一声。

“臣举荐,翰林院庶吉士焦廷做庄毅的老师。”

袁崇桂一听这名字,就不干了。

王传是我门生,焦廷就不是你毛贤的门生!

这层缘故,杨玄素自然知晓,他开始思索起来。

忽然,他想起周越曾经被贬到隆县蛰居,于是问他的意见。

周越自是希望,庄毅能够有一条仕途通达的路,可是看现在这个样子。

——不管是选谁,另一方都会不服,迟早闹出大矛盾。

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周越不能让自己的苦心,反过来害了庄毅。

于是,他奏道:“臣以为,庄毅年少,不宜长途跋涉,如果因水土不服,或其他情况,导致他早早夭亡,岂不可惜!”

这句话,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

水土不服,在当时,真是要命的事。

杨玄素听罢,也点头:“贤卿考虑周到,就让他留在本地。”

“陛下,臣听说林让就在荆阳府,不如让他就近教导。”毛贤退而求其次。

林让一代大儒,自然不屑于加入党争。

毛贤和林让之间,也不怎么样。

但,总比让庄毅落入北人手里强。

袁崇桂自然不同意:“陛下,总督李端明推荐,由白鹤书院的山长教育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