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行车厂

 八十年代,红旗招展,刚刚踏入改革开放,一切事业都在摸索着前进。\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

 虽然学不了人家西边住洋楼、顿顿喝牛奶吃面包,但也不至于全国各地到处闹饥荒了。

 俗话说得好,保暖思淫*欲。

 一旦嘴上吃的能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就多了起来。

 自行车这个原本在普通人眼里可望不可及的事物,如今看下来也并不是求而不得。

 就算是风头正盛的凤凰牌二八大杠,算下来也就188块。

 普通工人月薪也有个三四十块,勤俭持家一段时间没有买不起的。

 因此,现在正是自行车厂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自行车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复兴。

 杜国强所在的厂就是一个专门做自行车零部件生产的配套零件厂。

 主要做车把、脚踏、链轮,同样也能做些车轮,但是打磨和焊接的工人不够,产能有限。

 他们对口的工厂是省城的一家知名企业三阳。

 可惜人家大品牌,销路多,不差钱。

 对于他们这种小的配套厂并不是当成了心窝窝捧着,只是偶尔甩过来一两个订单,需求量不大。

 这也造就了本厂的工人个个都是乌烟瘴气的,没个好心情。?k~s¨j/x¢s!.,c′o*m*

 毕竟大家伙干再多的活也拿不了多少分红,受那个气干什么?

 而这次,刘占福坑蒙拐骗,就像是个***。

 厂子被折腾得已经在垂死边缘,更是在90年代出头就被合资卖给了一家外资企业。

 想到这,杜国强就有些心痛,这么好的时代里,卖自行车的竟然还能倒闭了?

 “***刘占福真不是东西,把厂子折腾成这样!”

 想到这,杜国强深吸了一口气,对众人开口道:“咱们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订单不足,省里的三阳看不上咱们,但是这全国又不是只有他三阳一家干自行车的!”

 “只要大家给我些时间,我一定能找到一家接受产能的自行车厂。”

 “到时候有了订单,厂子里的工资不也就活起来了吗?”

 周遭人听了一愣,心里泛起嘀咕。

 他们也并不是想在这折腾一个小姑娘,只是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要是能拿到钱,谁还想来这堵刘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