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展现能力(第2页)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证实咱们有生产自行车的能力,尽快拿出成品,送到港岛,给竹女士看看。”

 朱厂长望向杜国强道,“小杜同志,你既然是自行车配套厂的技术员,平日里少不了和各地区的自行车厂打交道。~小¢税·宅~ ¨蕪!错~内!容/有没有私下的关系,能帮我引荐几位专家?”

 杜国强一听,便明白了朱厂长这是打算“挖墙脚”。

 不够光彩,不过对于一个想要转型的企业来说人才挖掘是加速转型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也是后世的一些大企业司空见惯的手段。

 杜国强点头道:“我跟咱们省三阳自行车厂的几位技术员有联系方式,回头我把这些联系方式都发给您。”

 “好,等我联系到这些人,马上让他们来指导生产。”

 朱厂长作为实干派的退伍军官,他胸腔里还奔涌着当兵时的热血,一想到这事能让八零厂向前跨一大步,恨不能立刻撸起袖子开干。

 杜国强思索片刻,道:“就算我把这些人的联系方式给您,等安排妥当,他们到八零厂至少也得一个月后。倒不如先让厂里的师傅们配合我,着手研制工作,等专业人员来了,再细化分工、推进具体事务。”

 “配合你?”朱厂长愣了一下,随即尴尬地笑了笑,“小杜,要不还是多等些日子准备准备吧。”

 杜国强明白朱厂长是担心他的能力。

 毕竟以一个十六七岁孩子的能力,想要掌握整车制造工艺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但杜国强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拥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工业人,这点事难不倒他。

 他没有反驳,而是开口询问朱厂长。

 “朱厂长,您这儿有纸笔吗?”

 朱厂长有些疑惑,不知道杜国强想干什么,但还是点点头,从桌上抽出一张纸和笔递过去。

 杜国强接过后,一边熟练地用笔在纸上勾勒几何线条,一边解释道:“咱们国家自行车制造的难点,在于工业底子薄,很多精密零件生产能力跟不上。但八零厂有德系机床,这反而是超越其他车厂的优势。

 “现在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得先找到供应自行车钢材的上游商家。这点对于您这种耗钢量很大的军工厂,估计不算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