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从工厂技术员到大国工匠北方巨兽
第41章 真正的王炸(第2页)
文章中,三阳厂被刻画成行业霸主,以步步侵蚀新兴企业的形象出现。
这让许多陆川区的百姓震怒!
“三阳厂也太不要脸了!一点活路都不给小厂留,简直欺人太甚!”
即便三阳厂反应迅速,加急在《陆川报》上刊登澄清声明,坚称这只是正常商业竞争,却仍挡不住舆论的浪潮,大量读者用文字声讨,将鄙夷与不满倾泻在三阳厂身上。-2/s¢z/w`./c+o-m′
看着舆论一边倒的态势,朱厂长难掩喜色:“看来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说不定真能让三阳厂不敢再生产咱们的自行车!”
杜国强却冷静地摇头:“火候还不够。普通大众的议论掀不起大风浪,咱们得把这潭水搅得更浑,闹得越大越好!”
朱厂长挠挠头,满脸疑惑:“你还有啥法子?”
杜国强嘴角勾起笑,心中暗自感谢后世那些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无良媒体。正是他们的操作,给了自己灵感。
“朱厂长,您在八零厂挑几个家庭困难的职工,再请娄书记在安阳厂也筛选几位。然后把之前那批记者都叫来,让他们把职工的困境写进报道里……”
朱厂长瞬间领会杜国强的意图,冲他竖起大拇指:“小杜同志,我看你不该窝在技术部门!凭这手腕,去外交部跟西方国家掰手腕都绰绰有余!”
次日清晨,油墨未干的报纸准时派送。
读者们翻开报纸,目光瞬间被大幅报道吸引。
版面中,八零厂与安阳厂数位职工的故事直击人心:有的身带残疾仍坚守岗位,有的家中“上有八旬老母卧病在床,下有三岁稚子嗷嗷待哺”,全家老小仅靠微薄工资勉强度日。
字字泣血,诉说着两家厂子本就因资金紧张而举步维艰。
如今深陷商战泥潭,一旦落败倒闭,这些职工及其背后的家庭都将被逼入绝境。
文章笔触细腻如刀,将职工们的困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字里行间,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去他妈的三阳,真不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