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个体户(第2页)
幸亏我身边没这种人。
下午,李江一按杜国强的安排前往厂里报到。
有朱厂长的招呼,手续办得十分利落,很快就分到了八人间宿舍。
屋里三个是四十多岁的老工人,沉稳和善,其余几个都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朝气蓬勃。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
李江一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有同龄人在,往后生活里总能找到共同话题,交流起来也自在许多。
夜幕,李江一遵照父亲的叮嘱,来到厂区小卖部拨通了村里的电话。
当李天水在听筒那头听到儿子讲述的工资待遇时,笑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你现在算是八零厂的人吗?”
李江一赶忙摇头:“不算,我不是给八零厂干活。杜国强说,以后我主要归他管。”
“什么??”李天水猛地一愣,声音都拔高了几分,“他给你安排的不是国企的工作?”
“不是。”李江一再次摇头解释,“杜国强说,他以后要开一家私人企业。”
“原来.......”李天水眉头拧成了疙瘩,重重叹了口气,“合着他给你找的是个体户的营生。”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语重心长道:“儿子,依爹看,这活怕是干不长久啊……”
听着电话里父亲的话,李江一道:“爹,您这说的什么话?杜国强对我实打实的好,咋就干不长久了?”
“小毛孩子懂什么!”李天水的声音裹着吧嗒吧嗒的抽烟斗声,“个体户,能指望人家月月按时发钱?你在这种个体户里干,不说别的,你给个体户干。啥时候才能像你爹一样去参加区里面的六一大会?还不如接着回家务农呢,个体户,那是丢人的买卖!”
在八十年代初,私有企业刚露出苗头,“个体户”三个字就像洪水猛兽,尤其是对农村出身的人来说,更是带着几分贬义。
有人还给他们起了个刺耳的外号——盲流。
李天水思想本就保守,一想到儿子要给个体户打工,心里就像堵了块大石头,说什么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