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从工厂技术员到大国工匠北方巨兽
第123章 《陆川报》的影响力(第2页)
“《陆川报》,还真以为自己能一手遮天了?”
王五爷捏了捏手里的核桃。
上次自己厂子赔了几十万的事,就是这《陆川报》捅出去的,想不到这次还敢跟自己对着干。
“有后台,不怕权贵又怎样?照样有一百个法子整黄你们!”
......
《陆川报》的第一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抄袭”和“专利”两个词,仅仅是作为普通名词在民众中泛起一点水花,很快就被大家抛在了脑后。
王五爷那颗不安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觉得《陆川报》再掀不起什么风浪。
然而,《陆川报》似乎并没有放弃普及专利意识,依旧每天在头版刊登相关文章,从未间断。
要说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现在《陆川报》特意准备了一百份免费报纸,专门往区委、市委、省委的各个信箱里送。
不要钱,也不管这些机构的人看不看,反正每天塞够一百份,扭头就走。
半个月后的某天,省工业局忽然发表了一篇名为《支持专利合法化》的文章,瞬间将这潭死水点燃。
这是首次有省部级部门为专利发声,老百姓的参与度也随之高涨,纷纷抢购《陆川报》,热烈讨论着“专利”。
渐渐地,“专利”二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一夜之间就达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
省里、市里各级单位也纷纷表态,阐述对专利的看法。
王五爷顿时慌了神。
他实在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了?
仅凭《陆川报》的那些文章,就能让省里如此重视“专利”吗?
其实,《陆川报》的齐德子和其他编辑也一脸震惊,没想到只是按杜国强的要求,每天刊发一篇报道,就能引发这么大的反响。
唯独杜国强心里清清楚楚。
这些日子,《陆川报》的动作虽主要局限在省里乃至市里的一些单位。
但杜国强每次都会特意留出一份报纸,邮寄到国科委。
他清楚,国内正式的专利法虽从1984年才开始严格实施,但前世了解到,早在1978年,国科委就已出台过部分意见,只是经过漫长的调查取证与归纳,才最终形成对专利的约束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