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粮困秘策

 路上遇到的村民都行色匆匆,脸上写满忧虑。/午¨4^墈·书\ \庚_歆\醉?快+几个妇女围在井台边窃窃私语,看到陈卫东经过,立刻噤声不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 

 转过最后一个转角,硕大的打谷场己经映入眼帘。场地上挤满了人,隐约能听到最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陈卫东站在人群外围,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公社说了,今年的粮食要先保证城市供应!"这是赵德柱沙哑的嗓音。 

 "那我们社员就该饿死吗?"有人愤怒地反驳。 

 "粮仓里明明还有大量存粮,为什么不发下来?" 

 "安静,都给我安静!这次叫大家过来就是为了商量那些粮食怎么分配。” 

 陈卫东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很快就在前排找到了满头白发的陈启明。 

 这位年近六十的老支书正皱着眉头抽烟,脸上的皱纹比前几天见他时又深了几分。 

 "幸好..."陈卫东在心里暗道,"大队有大爷爷和赵叔这种明白人。" 

 原主的记忆里清楚地记得,今年秋收时,别的生产队都在疯狂虚报产量,动不动就喊出"亩产千斤"的口号。 

 当时公社来的干部在大会上拍桌子,质问陈启明为什么陈家大队靠着河,产量却报的那么低。+3+5_k+a.n¨s+h+u-.′c′o!m¢ 

 "咱们大队虽然靠着河边,收成确实比别处好些。"陈启明当时蹲在田埂上,捏着一把干瘪的麦穗,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但老天爷不下雨,地里的庄稼自己清楚。亩产西百斤,多一斤我都不敢报。" 

 赵德柱也帮腔道:"是啊领导,咱们不能学那些放卫星的。要是脚踏实地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啊!" 

 正因为这两位老党员的坚持,陈家大队才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把粮食全都上交。现在想来,这简首就是救命之恩。 

 陈卫东正回忆着,突然听到陈启明沙哑的声音:"乡亲们,静一静!" 

 打谷场上立刻安静下来。老支书掐灭烟头,颤巍巍地站起来:"粮仓里还有差不多一万斤麦子,但是还得留下三千斤当做明年春播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