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


第26章 第 26 章

 

秋意渐浓, 阴雨天也多起来,隔三差五就要下雨。

 

板栗收收晒晒,竟在家放了五六日,外头的刺壳才裂开口子。

 

几人花了点时间, 把板栗从刺壳里剥出来。

 

第二天一早就带去县城。

 

不出所料, 今年的板栗价钱也一般, 两文钱一斤。好在有好几家糕点铺子的管事儿, 就守在西市口收板栗。挑挑拣拣过后, 倒是没费多大功夫就卖掉大半, 剩下的搭着送着也摆摊卖完。

 

四十七斤板栗,最后卖得八十八文,是笔不小的进账。可惜一年就这一茬,过了便没了。

 

铜板还没在怀里揣热, 转头又花出去。

 

一晃要过冬,棉被家里还能腾出旧的将就用着, 方竹和方桃御寒的棉衣、棉裤却是没有的。

 

得买些棉花, 早些开始准备,省得等天冷了再来买成衣,一件就得大几百,可不值当。

 

只是这棉花也不便宜, 他们选了那品质差些, 带着黄的次等棉花, 就要四十八文一斤。但这是免不了的, 若冻病了,花得更多。

 

陈秀兰做主, 直接称了七斤棉花。

 

方竹做一件棉衣估计用一斤棉,裤子少点儿, 五六两就成;方桃个头更矮,上下加起来,用个一斤就差不多。

 

七斤棉花给她们各做两身厚点儿的棉衣棉裤还有余,能一人再做两双鞋子。

 

至于她和郑青云,去岁做的还八成新,能多穿两年,费不着花那钱。

 

光买棉花就花去三百三十六文,陈秀兰却是一点儿没心疼。

 

自家儿子如今身体康健,儿媳妇贤惠又能干,两人感情也眼见着越来越好,一家人和和乐乐,再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儿。

 

况且这么多年也攒下些积蓄,虽给郑青云花去不少,但她前些日子数了数,也还剩下七八两。算不得多,不过郑青云已经成亲,家里暂且没什么要花大钱的地方,赚着用着,就不必在吃穿上过于苛刻。

 

吃饱穿暖,身上有劲儿,才能更好地做活、挣钱。陈秀兰深谙其中的道理。

 

从县里回来还早。

 

地里的火粪堆已闷烧半月有余,能够用来种小麦了。

 

趁着天好,一家人赶紧忙着把麦子刨进土里。家里地不多,往年都只种六七分地的麦子。

 

今年多垦出一亩五分的荒地,虽豆子撒得晚,还收不成,但等来年开春就能空出来种苞米、番薯。

 

于是这回就多泡了些麦种,种了有一亩地左右。

 

老天爷比较给面子,一直等麦种埋进地里,又晒了一日,才再次落雨。

 

这时节的雨不像夏日那般来得猛而急,细细密密似银针,织在一起又像蒙着层薄纱,带着些微凉气。

 

一下雨,就没法去外面做活,正好闲下来做冬衣。

 

外面吹着风,雨丝都飘到走廊上,方竹索性关了门回屋。

 

郑青云也跟着进来。

 

方竹坐在窗边就着光亮裁布缝衣,郑青云就在一旁捋稻草。

 

他从水田里背了一大捆稻草回来,部分用来垫鸡窝,剩下的这些是要拿来扎扫帚的。

 

扫院子用竹扫把就行,屋里还是这种软些的好用。乡下汉子大多都会这个,郑青云也是跟那老猎户学的,虽手艺不算好,但自家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