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


第67章 第 67 章

 

过完中秋, 两家人全身心投入到修路中,每天铆足了劲儿砍树挖地。

 

可惜的是,入秋后阴雨天气也多起来,三天两头下雨, 误了不少工。中途还要抽空烧肥、种小麦, 又耽搁几天。不过好在越往山下走, 坡越缓, 再不必费劲儿拐大弯。

 

如此紧赶慢赶的, 一直到九月下旬, 近一丈宽的土路终于通到山脚下水沟边。

 

舒爽的风自林间吹过,枯黄的树叶从枝头飘然落下,被流水载去远方。

 

几个人坐在地上,一致面向土黄的新路, 眼里尽是喜悦和激动。

 

秦德福好似更加黑瘦了些,此时笑得满脸褶子, “可算是开完了, 看着真顺眼,牛车跑上去定然稳稳的。”

 

郑青云接过方竹递到眼前的帕子,一抹额头上的汗珠,接话道:“还没完呢, 得再辛苦一阵, 搭个宽些的桥过沟才行。”

 

秦德福:“那有啥, 今天还早, 不如砍几根树来,早点儿把桥搭好了省心。”

 

坐在他旁边的秦大柱调侃:“我看您是等不及要坐牛车了吧?”

 

被儿子戳穿心思, 秦德福也不恼,哈哈大笑着反问:“咋的, 你不想坐?”

 

秦大柱伸出手,做出拉缰绳的动作:“嘿,我不仅想坐,还盼着自己驾车呢。”

 

说笑几句,待身上的热汗都干透之后,郑青云便跟秦大柱去到村长家。

 

搭桥用的木头需结实耐用,至少也要碗口粗,还必须是好木材,修路时砍的那些根本用不了。但公山上像这样的大树,是不允许随意砍伐的,得提前跟村长说明缘由,到时还要交钱。

 

严正行早料到这事儿,心里想着把路修好,往后其他村民上山捡柴寻山货也容易些,并没刁难他们。只问清大概要多少,并嘱咐不要逮着一处砍,尽量分散开。

 

征得同意后,几个汉子没多耽搁,拿起斧头就进山。后山的树长得高,水沟又不算宽,他们只砍下三根就作罢,截一截已经足够用。

 

好不容易把截好的木头擡下山,用麻绳缠绕固定,搭出一架简易木桥,他们才借了别家的牛车上去试。

 

虽有些颠簸,但桥身还是稳的,并没有颤抖,或是发出奇怪声响,众人都挺满意。

 

不过还不能闲下来。

 

牛牵回家,总得有地方住。两家是搭伙买,为了避免闹出矛盾,他们商量过后,决定一家养一个月,轮换着操心。如此一来,两边都要搭牛棚,这下修路砍的那些小树就派上用场。

 

牛体型大,牛棚也要宽敞才行。郑青云家后院儿养着兔子,再腾不出地方。最后一合计,干脆在房屋和矮林之间的空地搭建牛棚。

 

等所有准备都做好,又是几天过去。

 

买牛车是件值得高兴的喜事,大伙儿都想去瞧一瞧。但毕竟是出远门,家里也少不得人,最后只有郑青云、方竹、秦大柱和秦小芳,带着方桃来到县城。

 

牲口多的地方,气味杂,蚊虫多,也容易脏乱,因此牲口市建得比较偏,在北市外围,都快靠近郊野之处。

 

但是划出的地界儿也大,两边都搭着草棚子,不仅有骡子、驴子、水牛,马匹也是有的。

 

一行人踏进牲口市,那些个小贩吆喝得更加起劲儿,一个比一个声音大,好似要争出个输赢。

 

幸好郑青云和秦大柱都长得又高又壮,没人敢上前来硬拽,只站在棚子前,极力夸赞自家的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