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八十年代哄骗乡亲血汗钱的大学生12(第2页)
徒留下刘静看着手里的几颗奶糖发愣。
林观复跟着胡民从侧门进入到供销社后院的小办公室,火炉烧得正旺,里面还有几个人在忙,大多数都已经放假回家了。
林观复刚坐在木椅上,胡民便亲自端过来一杯水,茶叶在热水里缓缓舒展。
“听说林同志在省城搞的小生意做得很不错,居然还开了个小企业,可真是长脸啊。”
林观复没有喝茶,端着搪瓷缸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礼貌地微笑:“您过奖了,注册一个小作坊而已,现在只要有正当申请材料和用途,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是什么大事。”
“哎,我知道你们年轻人谦虚。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还得是你们年轻人去闯,我们待在镇上,连外面的消息都不灵通。像是现在大街上做生意的人根本不多,大家还都以为是以前呢。”
“观复同志啊。”胡民突然压低声音,称呼都变得亲近了,感觉再聊一会儿,他就能直接把同志二字去掉,“我们银石镇穷啊,去年乡镇企业总值才几十万,比不得人家一个村的产值。”
林观复只觉得这茶叶开得真漂亮啊。
胡民越说越来劲,翻开旁边的公文包,拿出一沓文件:“我们这没有什么特别的特产,也就仗着土地还不错能种点东西出来。这是省里才送来的通知,说是要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但我们这青石镇都找不出来个像样的企业。”
林观复没再装聋作哑,毕竟胡民都把文件递到她眼皮子底下了,还一副自然的表情看着他。
“……”林观复只能在心里腹诽不愧是吃公家饭的人。
她接过文件,油印的字迹或轻或重,上面明确写明对设备采购、劳动力结业上的补贴,以及政府应该全力配合和支持实干企业家。
“胡主任,您的意思是……”
胡民凑近了些,“观复同志在省城读书、立足,我也知道这要很辛苦,但我这也是想要多一条路可以走。银石镇唯一量产的就是梨子,可年年都烂在地里,运出去基本都耗在路费上,若是你能在省城联系到销路,或者有加工厂的门路,公社一定全力支持。”
林观复没有说话,办公室里能听见炉子里煤块偶尔噼啪的响声。
她看向窗外,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前面供销社前的声音,听不清楚,但左右都是大家在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