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禅宗论道(第2页)
“佛陀说一个富家媳妇因在家里屡遭婆婆的欺辱,于是便来到了河边想要自寻短见。可她又下不定决心,只能躲在树上暂歇一个晚上,而她美丽的身影恰巧倒影在了水中。这时走来了一名婢女,她正在提着水桶准备取水。可当她看到河里的倒影时误以为是她自己,于是就打破了水桶返回了主人家中说道:“我长的如此端庄美丽!为什么要我做挑水这类脏活累活呢?”结果却引得满园的人好一番嘲笑与鄙视。”
“嗯,大庄严论经中确实有这一则典故。”如信禅师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
“不知公子对何处有疑问?”
“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禅意不甚了解,还望大师赐教。”
“佛陀所说之偈是从婢女误以为富家女之影为自己的角度来阐述的,此种现象即为“倒惑”。倒惑、假象也。欺骗婢女的并非她的眼睛,而是她的心。是婢女那求美之心、怕苦之心欺骗了她自己。”
“大师真是高见!”
突然李信将目光转向了正在那埋头吃饭的魏渊。
“魏公子见解一向独到,不知公子你如何看呢?”
讲禅的意义就在于辩,只有多观点、多讨论才更能激发人的灵感。
猛的被李信这么一问,魏渊还真有点思维跟不上趟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在听二人之间的议论,一直光顾着吃着索然无味的斋饭了。他一口咽下了嚼在嘴里的饭菜,又险些噎到了自己。不得已魏渊猛的喝了几口水顺了顺,这才定了定神尴尬的问道:
“公子指的是什么?”
李信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奇人就是奇人,非我辈凡夫俗子能懂得。”
他只能在心里苦笑道。
没办法,李信又将故事说了一遍并阐明了如信禅师的观点。
“恩,我只怕说出来会显得对大师不敬。”魏渊充满挑衅的回答道,因为之前见到的令他心动的那名女子的缘由。魏渊对于这在寺庙中藏匿少女的如信禅师便从心底多了几分轻视,什么得道高僧,竟是些见不得人的秘密!不过是个道貌岸然之辈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子多虑了,佛陀着书的本意就是以故事来讲明禅意。正所谓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禅的价值就在于论,公子但说无妨。”如信禅师倒是一点也不在意魏渊挑衅的态度。
“咳咳,那晚生就不客气了!”说着魏渊也假模假式的整了整衣襟道
“我认为佛陀之所以会说这个故事就是因为这大千世界上有很多类似于婢女的倒见蠢货可悲之人。这种人在内心中渴望美丽、富足与成功,但他们却只是将自己追求美好的愿望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不敢去也不知道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正如这婢女,她在内心中希望自己变的美丽性感、希望自己成为高贵的夫人穿华丽的衣服,可她每日依旧是在挑着木桶去打水。只有在她误认为河中的美丽倒映是自己之时才敢去打翻那禁锢她追求的木桶,去大声喊出自己的美丽。可当众人的嘲笑与鄙视出现之时,她又拾起了自己的木桶,将梦想小心翼翼的深埋在体内继续那麻木的生活了。最终其渴望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我认为佛陀是在鼓励世人要勇敢的打翻囚禁自己理想的木桶,勇敢的去追求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