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自行车(第2页)

 人高马大的范尼听到总督的召唤,急忙赶了过来。王徵这才发现魏渊的队伍中竟然还有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西洋人。他不仅想起了当年和自己一同翻译过《远西奇器图说》的瑞士传教士邓玉函,在机械技术这一层面,王徵对于这些西洋人还是十分认可的。

 魏渊、范尼、王徵三人聚到一起,不存在任何隔阂的就畅谈了起来。面对魏渊、王徵关于轴承与链条的疑问,范尼在脑海中仔细的思索了起来。

 午后的阳光慵懒而又灿烂,喝了个水饱的众位亲兵见总督大人拉着范尼跟着一名驿卒围坐在一起商量事情,他们便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纷纷找地方进行简单的休息。

 过了半晌,范尼总算是开口了。

 “尊贵的总督阁下,王徵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意大利的天才科学家列昂纳多·达·芬奇曾经在他的手稿中对一种球轴承进行过描述。尽管在他的描述中球轴承存在着很多的不成熟,但却可以通过把球放进一个个小笼里防止这种现象,后来同时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对这种‘笼装球’进行过描述,但是更加详细的内容我就不是太清楚了。”

 范尼有些笼统的描述让魏渊与王徵听得很不尽兴,突然间范尼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赶快补充说:

 “如果我们到达了京城,在那里的基督教堂的兄弟们可能会有更详细的材料。”

 王徵也恍然大悟道:

 “对啊!当年我和邓玉函一同翻译时遇到看不懂的问题,就是去基督教会求助的,那里有很多西洋的图书。”

 小主,

 魏渊点了点头说:

 “嗯,那等到了京师。范尼你就第一时间赶赴基督教会,查阅相关的书籍材料。”

 “遵命我的总督大人!”

 “那链条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范尼不加思索的回答道:

 “链条就是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就可以了,尽管制造成本大一些,但技术上倒是没有多少难度。”

 “齿轮?”

 魏渊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齿轮这种东西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吗?范尼好像看出了魏渊的疑惑,他补充道:

 “伟大的达.芬奇改进了老式的齿轮,过去的齿轮齿与齿之间不能很好的齿合,因此达.芬奇加大了齿轮之间的空隙,尽管这种新式齿轮由于缝隙较大经常出现松动,但已经能够很好的起到连接的作用了。中华的工匠们个个巧夺天工,我相信他们做出来的齿轮必然会更加精密准确的。”

 “原来如此!”

 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程度远比魏渊从书本上读来的那些枯燥的文字要精彩的多,范尼的话更是加深了魏渊制造出真正自行车的信念。

 王徵在一旁看到满脸期待的魏渊,也是打心眼里期待能够参与到这次科学研究当中。但过去失败的经历很快便在他心头浮上了一片阴云,王徵在一旁以过来人的口吻谨慎的劝说道:

 “大人,请恕老朽之言。这项发明只怕难为世人所接受啊!当年老朽就想着把四轮的自行车在家乡广泛的推广起来,但却遭到了同僚的鄙视与乡里的嘲笑。他们说这东西没马跑得快,没牛托的多,而且制造起来还费时费力,真不知道为何要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来搞这种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