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松山会战(一)
这些正红旗将士各个都是跨马提刀,身穿内嵌甲叶的红色长身棉甲,头戴高缨尖胄头盔,夜幕之下宛如一团暗红色的火云在蠢蠢欲动。他们都在等待着旗主下达总攻击的军令,等待着砍下一个个明军首级换回更大的军功。
正红旗旗主代善今年已满五十八岁,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年近古稀之年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高寿了。尽管岁数已然不小,可代善看起来却是依旧英武干练,不负他“古英巴图鲁”的封号。
巴图鲁源自蒙古语的“巴特尔”一词,意为英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巴图鲁成为了女真人赏赐武将的特有封号。巴图鲁的封号分为两种,一般的只作巴图鲁,不再加上别的修饰语,是为普通勇号;另一种则在巴图鲁之上还添加其他字样,是为专称勇号。大清建立初期,受封巴图鲁名号的武将少之又少,代善能够获得“古英巴图鲁”这种专称勇号,其英勇善战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老汗王努尔哈赤的长子、四大贝勒之首,年长位尊的代善受到了皇太极的忌惮与提防。因此在皇太极当上大汗之后,代善长期处于享高位而无实权的尴尬地位。但这位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和硕礼亲王却始终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态,这在急功尚武的满清贵族当中显得很是难得。
也正是因为代善一直以来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最终为他赢得了皇太极的信任。此番皇太极举全国之力与大明决战,紧要关头将围困锦州城、扼制明军北上渡过小凌河的重任交付到了他的手上。几个月下来,代善可以说完成的十分出色。
近半个月来关于明军缺粮的奏报几乎每天都会送到代善的手中,这位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将敏锐的嗅到了决战的气息。几日来代善每晚都会派出几路探子去打探明军大营的动向,多年的经验告诉他,面临断粮危机的明军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采取大动作。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九,当夜代善刚刚睡下,探马回报称明军大营内出现了骚动的迹象。听到这个消息的代善一咕噜从床上坐了起来,他立刻传令整个小凌河北侧大营的所有清军做好战斗准备。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派出去的几路探马接连返回,带回来的都是杏山城内明军大乱的消息。
于是代善当即命恭顺王孔友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忠明三位汉八旗将领统率各部共计人越过小凌河向杏山城内外乱哄哄的明军发起进攻。而其余满蒙旗的将士则集结完毕后原地待命。
代善手持着单筒“千里眼”,也就是后世俗称的望远镜,正在观察战局的动向发展。这时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气势汹汹的直朝着他走来。那汉子人还没到代善近前就已经扯着嗓子喊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