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松山会战(十四)(第2页)

 对于洪承畴溃败的原因魏渊早已烂熟于心,听了洪承畴的问话,他微微正了正身子答道:

 “此次出关增援督师的援军共有两路,一路由我率领,乘船自海上而来,共计兵士7500人;另一路则由孙传庭孙将军率领,经由山海关-宁远一线走陆路,兵力约有3万余人。”

 魏渊有意将孙传庭手下的军士数量翻了一番,为的就是壮大声势,提高士气。果然,起初洪承畴等人听到援军仅有区区7500人时,顿时显得很是失落,可当听到还有孙传庭率领的3万多援军自陆路而来后,神色明显好了许多。孙传庭那可是大明公认的名将,有他前来增援,众人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许多。

 洪承畴默默的在心里盘算着,松山堡此时的明军有3万余人,加上孙传庭的3万人,再算上吴三桂等人的残兵,整合起来少说还有8万左右的兵力,如果运用得当,还是有实力再同皇太极一战的。

 盘算过后洪承畴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援军以至,战事时不我待,下一步我军当作何打算,还望诸君畅所欲言。”

 洪承畴话音刚落,山海关总兵马科便起身进言道:

 “启禀督师,卑职建议全军乘船南撤宁远,待到各路军马齐聚之后,再同建虏一决雌雄。”

 杏山之战,马科的本部人马被孔有德的汉八旗突袭杀得七零八落,近乎全军覆没。靠着贴身侍卫的拼死抵抗,这才侥幸逃了出来。手中没了兵马,便难以建立军功,没了翻身筹码的马科,自然是希望能够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全退回关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科刚刚说完,祖大乐便起身扯着嗓子喊道:

 “不行!我反对!”

 祖大乐的堂兄祖大寿被困锦州,此次出兵辽东他主动请缨就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兄长。如此不战而退,置锦州的祖大寿于不顾,他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之前在城墙上马科就被祖大乐驳过一回面子,此时当着众人的面祖大乐又让他下不来台,马科不禁恼羞成怒道:

 “行军大事你懂什么!不退回宁远,难道你有何妙计不成?”

 祖大乐只知道不能不去就祖大寿,但要让他说出个锦囊妙计来,对于他这个大老粗来说,无疑比登天还难。

 祖大乐憋了半天,冒出来一句:

 “魏侯爷刚刚打了胜仗,我们应当乘胜出击,一口气打过小凌河去,解了锦州之围才是!”

 马科听罢冷笑了一声,说:

 “哼,之前十三万大军都攻不破的小凌河防线,如今想凭借着几万残兵拿下,亏你想的出来。”

 “这、这、”

 祖大乐本就是个粗人,要论嘴上的功夫他可比马科差远了。“这”了半天他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就在这个当下,曹变蛟起身说道:

 “祖将军的建议有些冒进,我并不认同。”

 马科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得意,曹变蛟紧跟着说道:

 “马总兵的提议,恕我也难以认同。在下以为,如今形式应当集中军力,急速南下突袭虏酋皇太极所在的塔山,与宁远城的孙传庭将军南北夹击,如此大事可成亦。”

 洪承畴捋着胡子,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几位总兵的发言。在他看来,曹变蛟、祖大乐的战术都过于冒险了,还是马科的建议更合乎他的心意,尽管马科的提议有临阵脱逃之嫌,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有了魏渊的舰队相助,海上撤军可以说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