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喜忧参半(第3页)

 狂喜之余,崇祯为四位阁老都赐了座。内阁首辅魏藻德最前提出了要为洪承畴、魏渊等人加官进爵的建议,崇祯连连点头称是,可片刻之后,崇祯的脸上拂过一丝阴郁,尽管只是一瞬间,可很明显崇祯另有担忧。

 突然,皇帝话锋一转问道:

 “如今辽东战局已定,诸位以为中原局势该如何是好?”

 魏藻德略加思索,起身回答说:

 “九省督师、四方经略,唯有南经略使杨谷成绩斐然。臣窃以为中原剿匪大任可交付此人。”

 钱谦益立刻随声附和道:

 “首辅大人此言有理,臣复议。”

 陈新甲见状皱了皱眉,起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主事兵部。中原战局臣自以为比在坐的其他臣公更有发言权。”

 说着陈新甲看向了崇祯,皇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去年一年当中,湖广各地官员弹劾杨谷的奏折不断。此人骄横跋扈,难以节制,如今只是一个经略使就如此做大,如若给了他更大的权力,臣不敢想象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听了陈新甲的话,崇祯陷入了深思,过了片刻,他反问道:

 “那依卿之见,何人可担此大任呢?”

 “安东候魏渊忠君体国,可担此大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联手绊倒周延儒使得陈新甲与魏渊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关系,身为浙党,面对东林党人咄咄逼人的气势,陈新甲急需在朝廷内找寻强有力的政治盟友,联手进行对抗,魏渊无疑是其中最佳人选。

 尽管在对抗周延儒时曾有东林党人同魏渊进行过短暂的合作,可毕竟考虑到魏渊与宦官势力交往过密的情况,朝廷内的东林党人依旧视魏渊为党争大敌,因此陈新甲拉魏渊入伙这一选择是十分正确的。

 果然不出陈新甲所料,他刚刚提出魏渊这个人选。魏藻德等人立刻就站出来进行反对。

 内阁首辅以辽东局势不稳为由,称魏渊必须坐镇辽东。而钱谦益的理由就更有趣了,他称魏渊带兵常常以守为攻,对战中原流寇,必须主动出击,魏渊战法不适宜。

 陈新甲听罢立刻讥讽道:

 “我原以为钱只是儒学大家,没想到你对军事还如此精通啊!早知如此,驰援辽东看来应该让你去才是。”

 看着手下两派阁臣又在打嘴仗,崇祯心中顿生无奈之感。朝廷内的争斗他是在清楚不过了,可手上除了这些人外又无人可用,这也许就是帝国主宰最大的悲哀吧。

 最后崇祯摆摆手,争执的双方这才安静了下来。皇帝若有所思的说道:

 “中原督师的人员隔日再议,你们都先退下吧。”

 皇帝有旨,众人也不在好说些什么,于是纷纷施礼告退。

 乾清宫外的御道之上,魏藻德同陈新甲并肩而行。魏藻德语气古怪的说道:

 “陈尚书,看来这魏渊还真是你的副将啊!锦州之围一解,你的尚书之职看来是保住了。”

 陈新甲的脾气可不是吃素的,可他刚要发作,突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在他耳边小声说:

 “陈阁老,陛下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