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小吏德欢(第2页)
全罗道观察使衙门
文书送达时,观察使金大人正在后堂欣赏新得的青花瓷瓶。拆开一看,内容太过骇人听闻,他第一反应是“荒谬!”、“崔永浩和那个叫朴德欢的小吏是不是被海风吹傻了?或是想讹诈朝廷钱粮?”
他嗤笑一声,将文书丢给幕僚:
“查!先查查这个魏渊是谁?大明何时有个晋国公?再查查济州岛最近可有海寇作乱?这文书,语焉不详,危言耸听,恐有不实!暂存待查!”
文书被丢进了“待核实”的文书筐,压在了几份关于春耕和赋税的例行报告下面。这一“待查”,就是三天。
汉城。兵曹院
另一份抄送件终于抵达。兵曹判书李大人刚结束一场关于北方边境防御的冗长会议,身心俱疲。
看到这份来自最南端海岛的“加急”文书,内容更是匪夷所思——“大明国公率巨舰强占济州索贡”,他眉头拧成了疙瘩:
“荒唐!大明自身难保,流寇遍地,建虏虎视,哪有余力派国公率巨舰来我朝鲜?还强占济州?定是倭寇假扮!或是海商虚张声势!此事、此事当由礼曹或备边司处置更为妥当!”他大笔一挥,在文书上批了“事涉藩礼,转礼曹核办”,像丢烫手山芋一样把文书转了出去。
礼曹院
礼曹判书接到兵曹转来的文书,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恢复宗藩?索要岁贡?大明自顾不暇,怎会如此?何况,我朝鲜对大清亦是,咳咳。”
他想到丙子胡乱后朝鲜对清的臣服,顿感棘手。
“此事涉及天朝上国,关系重大,非我礼曹一曹可决。况济州岛驻防、舰船核查,兵曹、水师皆有责任。且此文书来源偏远,仅凭一小吏之言,真伪难辨。应转交备边司,由诸堂上官共议!”
于是文书又被踢到了备边司。
备边司院
这里汇聚了朝鲜王朝的核心重臣。文书在各堂上官手中传阅一圈。有人嗤笑:
“定是济州县令无能,守土失责,编造此等弥天大谎推卸责任!”
有人忧虑:
“万一是真的呢?最近倭国那边,似有耳闻……”
但更多人选择:
“兹事体大,需详查。先发文斥责济州方面,命其详细再报!同时,嗯,可密令全罗道水军佥节制使,派一二小船,远远观察,切勿靠近,以免冲突。待确认真伪,再行定夺!”
一份要求“详查再报”的指令和一份“谨慎观望”的密令被发出。
至于那份加急的原始报告?被归入了“非紧急待议”的卷宗堆里,等待下一次冗长的备边司会议讨论。这一等,又是七八天。
汉城,昌德宫,秘苑暖阁。
时间已悄然滑过半个月。
朝鲜国王仁祖李倧,此刻正斜倚在铺着厚厚貂皮的暖炕上。
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温暖如春,与外界的秋寒形成鲜明对比。
空气中弥漫着名贵沉香的馥郁气息,混杂着酒香和脂粉香。仁祖穿着舒适的明黄色常服,敞着领口,显得有些慵懒。
他年近五旬,脸上带着长期纵情酒色和忧患国事留下的疲惫与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