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豪格过江(第2页)

 他感觉自己半辈子在辽东积累的威望和经验,在这位新督师面前,似乎有点不够用了。

 不过,魏渊似乎也并非完全不讲“江湖道义”。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督师行辕传出命令。

 之前被魏渊以“聚赌扰民”为由抓起来的那些辽西勋贵子弟、将门亲戚,一律释放!而且,没有索要任何赎金或罚银!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祖大寿和吴三桂耳中。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

 魏渊这是在告诉他们,你们给我面子,我也会给你们面子的。

 咱们,两清了。

 或者说,这是一次心照不宣的交换。

 只是,祖大寿和吴三桂都清楚,那四千精锐家丁,想要再“借”回来,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这顿烤肉,代价着实不菲。

 而魏渊在义州城内的力量,却实实在在地暴涨了一大截。

 辽东局势如同绷紧的弓弦,随时都可能一触即发。

 可随着魏渊的到来,三足之势渐成,到出人意料的平稳了下来。

 山海关那边,作为关宁防线的核心节点和直面关内的门户,吴三桂麾下兵力最为雄厚。

 其核心是赖以成名的1万余关宁铁骑,这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是辽东明军最锋利的矛与最坚固的盾。

 此外,他还收编了不少勇猛剽悍的蒙古骑兵,总数亦在数千之众。

 剩余兵力则是由经验丰富的步兵、火器营以及负责后勤保障的辅兵构成。

 山海关兵强马壮,总兵力在5万左右,粮饷相对充足,至少吴三桂嫡系如此。

 锦州,祖家世代镇守辽西,根基深厚。

 祖大寿麾下虽总数不如吴三桂,兵力总数在3万左右,但同样拥有1万余精锐的关宁铁骑,这些老兵油子跟随祖大寿多年,忠诚度高,实战经验极其丰富,是祖家在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

 其余兵力多为步卒和守城部队,依托锦州坚固城防,构成了关宁防线的中流砥柱。

 然而,锦州直面清国兵锋,常年压力巨大,加之祖大寿年事渐高,其势力虽强,进取之心已显不足。

 而进驻义州的魏渊,作为新任辽东督师,根基最浅,兵力也最少,却是最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原有义州守军约5千人,多为卫所兵和本地招募的乡勇,战力参差不齐,守土有余,野战不足。

 小凌河城张大强部约3千余人,这些人经历过战火考验,忠诚度值得肯定,是魏渊的有效班底。

 李定国部精兵约3千人,这是魏渊带来的真正精锐,士气高昂,装备精良,作风剽悍,是魏渊手中最锋利的尖刀。

 还有就是“借”自祖、吴的骑兵,约4千人。

 包括祖大寿的1千锦州精锐骑兵和吴三桂的3千山海关精锐骑兵。

 这支部队虽然暂时归魏渊节制,粮饷也由督师行辕发放,但其忠诚度存疑,是魏渊以雷霆手段和江湖手腕“硬借”来的力量,既是助力也是隐患。

 义州总计1万5千人,兵种混杂,来源不一,魏渊正以铁腕手段和极高明的政治手腕进行整编融合,力图将其锻造成一支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劲旅。

 其核心目标,是稳固以义州为中心的辽西走廊西翼,并伺机向辽东腹地拓展影响力,形成对清国的侧翼威胁。

 鸭绿江,这条中朝界河,在隆冬时节失去了奔腾的咆哮,化作一条死寂的、泛着幽蓝寒光的巨大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