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京师阴云(第3页)
旁边,王承恩的尸身也被抬了下来,雪白的长发散乱地贴在毫无血色的脸上。
奉命处理此事的李自成部将李大友,看着这一幕,脸上也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虽为“流寇”将领,但终究保留着对“天子”最后一点朴素的敬畏。
他没有下令凌辱尸体,而是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找副薄棺抬去昌平,闯王有令,与周皇后合葬在田贵妃的墓里吧。动作麻利点!”
天寿山麓,田贵妃墓。
这本是崇祯为宠妃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修建得颇为精致。
然而此刻,墓门大开,露出里面阴冷的墓室。
没有繁复的仪轨,没有浩荡的送葬队伍。
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沙尘,吹打着墓前几棵孤零零的松柏,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几个老太监,佝偻着如同风干的虾米,麻木地看着闯军士兵粗暴地将两具刷着劣质黑漆、薄得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棺材,推进那冰冷的、属于另一个女人的墓穴。
棺木撞击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刺耳。
其中一个最老的老太监,姓马,曾是乾清宫的洒扫,此刻正死死攥着手中一块早已看不出颜色的旧抹布,那是他唯一能带走、属于旧日宫廷的念想。
他浑浊得如同蒙尘琉璃的眼珠,费力地转动着,望向东南方紫禁城的方向。
那里,曾经是他一生的寄托,如今却只剩下无边的空洞与冰凉。
他想起了停灵那两日。
在紫禁城一个偏僻、阴冷的偏殿里,帝后的灵柩孤零零地停放着。
没有香烟缭绕,没有诵经超度,只有几盏昏暗的长明灯在穿堂风中摇曳,投下幢幢鬼影。
殿外,是改朝换代后的喧嚣与新贵们的觥筹交错;殿内,只有他们这几个行将就木的老太监,像守着最后烛火的飞蛾,默默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马公公您说,那些阁老大臣会来吗?”
一个年轻些的太监曾怯生生地问。
老太监只是苦涩地摇了摇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干响。那些昔日里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口称“君父”、“愿为社稷死”的阁老尚书们呢?
那些满腹经纶、以忠义自诩的翰林学士们呢?
人影都没见一个!
宫门依旧大开,却再也等不来一个真心祭拜的旧臣。新朝的官位、前程,如同诱饵,让他们避这“晦气”如避蛇蝎,生怕沾染一点旧王朝的余烬,烧断了攀附新枝的藤蔓。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莫此为甚!
老太监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眼前正被士兵用铁锹匆忙填埋的黄土上。
冰冷的土块砸在薄棺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
他仿佛又看到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那最后回望紫禁城时,眼中深不见底的绝望与悲凉;仿佛看到了周皇后在坤宁宫平静地整理好衣冠,悬梁自尽前那决绝而凄美的侧影。
再看着眼前这方连墓碑都没有、草草掩埋的坟茔,老太监只觉得胸口堵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两行滚烫的老泪,混着风沙,无声地砸落在新翻的、带着寒意的泥土里。
这大明……是真的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