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蓝图
送走最后一波感恩戴德的官员,喧嚣的国公府终于重归宁静。魏渊脸上的温和笑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没有丝毫倦怠,反而因方才宴席间对官僚生态的近距离观察和权势带来的明悟,心思愈发澄澈通明。他屏退左右,独自一人走进了深邃的书房。
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在挂满舆图的墙壁上。书案上,笔墨纸砚早已备好。
魏渊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开始了真正关乎国运的彻夜谋划。权力在手,不是享乐的资本,而是变革的杠杆!
魏渊深知,太监制度是皇权异化的毒瘤,但其盘根错节,骤然废除必生大乱。
于是魏渊提笔写下“内廷改制的方案。
一、现有太监留用,专司天子饮食起居,不得干政;二、暂停新太监入宫;三、裁撤司礼监、御马监等所有宦官衙门,权责尽归外朝;四、增设‘内务府’,由可靠内臣或低阶文官执掌,统管宫廷事务、财务、营造等,直接对皇帝负责;五、逐年增加入宫宫女数额,扩大其服务范围,如文书、库管、礼仪等,逐步以宫女取代太监职能。”
这招釜底抽薪,目的就是让太监群体自然萎缩消亡,断绝其干政根基。内务府的设立,既满足宫廷运转需求,又将管理权置于可控的“外朝”体系内。
面对如何高效执政,同时确保权力过渡平稳及自身合法性的问题,魏渊参考了后世的智慧。
“中枢总枢设‘柱国太宰’一人,总揽军国机要,统摄内外文武。内阁大学士制保留,然其职能转变,内阁为柱国太宰之幕僚参赞机构,直接向柱国太宰负责并汇报。内阁大学士,分兼各部‘大臣’衔,如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大臣例,位在六部尚书之上,既参与国策议定,亦负有督导、协调所兼部务之责。六部构架职司不变,然尚书受内阁大学士(兼部大臣)节制。”
“皇帝陛下为天下共主,国之象征。柱国太宰定期向陛下奏报军国大事概要。陛下保留对柱国太宰之最终罢免权,需昭告天下,明示缘由。”
魏渊以“柱国太宰”之名,行“总理内阁制总理”之实,兼“三军总司令”。皇帝成为虚位元首,保留象征性否决权,但实际操作空间极小。
内阁成为他意志的延伸和执行中枢,六部则在其指定的“大臣”督导下运作。这是一套高度集权、运转高效的新中枢架构。
中枢架构既定,魏渊笔走龙蛇,开始点将:
他的亲弟弟魏明“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大臣。”钱袋子必须绝对可靠,魏明与黄轩经营远东商会多年,在搞钱这方面还是很精通的,魏渊相信自己这个聪明的亲弟弟能研究明白。
李岩“内阁大学士,兼刑部大臣。”魏渊深知其才具与良知,破格提拔。此任命一出,必令天下归附者感其胸襟。李岩闻之,定当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在李自成处受猜忌,在此处得高位,知遇之恩重于山!
宇文腾启,魏渊本欲用其见识与才干,写下“宇文腾启,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大臣”。可没想到宇文腾启说什么也不干!他的理由很简单,不能自在的睡觉和饮酒,不痛快!不痛快!魏渊无奈,摇头苦笑,只得答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