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试点一瞥(第3页)
“来,试试,写个‘一’字。以后农庄里,想学认字算数,收工了找我!”
孩子怯生生地,笨拙地在纸上划了一道歪扭的横线,周围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紧张的气氛似乎也松动了一些。
陈恪站在稍高的台阶上,目光扫视着整个嘈杂却充满生机的院子。
他看到了王老栓家小儿子领到一把新锄头时那珍视无比、反复抚摸的模样;看到了刘王氏登记完后,抱着孩子偷偷抹去眼角泪水的瞬间;也看到了角落里,几个明显是本地富户派来的管事,眼神复杂地打量着这一切,交头接耳,却终究没敢上前生事。
他胸中一股热流涌动。
这混乱、庞杂、充满未知的开端,却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希望。
他紧了紧手中那本盖着柱国大印的章程,那深红的印鉴仿佛带着温度。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投入到这片由希望、忐忑和崭新秩序交织的洪流之中。
柱国耳目,百姓青天——这沉甸甸的八字,正从纸面,一寸寸刻入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
清晨,巨大的清河合作农庄东岗垦区。
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凉意弥漫在空气中。目光所及,是望不到尽头、刚刚被翻开的深褐色土地,如同大地袒露出新生的肌肤。泥土湿润的气息,浓烈而清新,是生命蛰伏后苏醒的味道。
数百名农人,如同出征的士兵,在辽阔的荒原上散开。
男人居多,也有不少健壮的妇人,甚至半大的孩子也跟在后面捡拾草根碎石。
他们大多穿着破旧却浆洗干净的衣裳,手中紧握着崭新的锄头、铁锹——那是农庄统一配发的“武器”。号子声此起彼伏,粗犷而充满力量:
“嘿——哟!加把劲哟——!”
“刨开这——板结土哟——!”
“来年长出——金麦浪哟——!”
锄头起落,带着风声,狠狠砸进板结的泥土里,发出沉闷而悦耳的“噗噗”声。
铁锹翻飞,将深翻的泥土整齐地垒起。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后背,在早春的凉意中蒸腾起淡淡的白气。
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泥点混着汗水,却掩不住眼中那久违的、近乎虔诚的光芒。
每一次锄头落下,每一次泥土翻起,都像是在叩问大地,也像是在叩问自己那沉沦已久的命运。
王老栓干得格外卖力。他挥舞着那把视若珍宝的新锄头,动作甚至带着一种年轻人般的狠劲。
开垦出的土地在他身后延伸。他直起腰,抹了把汗,望着眼前新翻的、散发着潮润气息的泥土,咧开嘴,露出残缺的黄牙,对旁边同样汗流浃背的儿子喊道:
“栓柱!看!这土…多肥!攥一把,油汪汪的!五年!就五年!这地,就是咱自家的炕头!使劲干!给柱国老爷…不,给咱自家的地,攒力气!”
不远处,刘王氏也在奋力挥动着锄头。
她瘦小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背上用布带缚着的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振奋,竟也咿咿呀呀地挥动着小手。
刘王氏偶尔停下,侧头看看孩子,疲惫的脸上便绽开一个温柔而充满希冀的笑容,低语着:
“儿啊,看见没?这地,有咱的份!好好长,娘给你挣工分,挣咱自己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