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出使金陵(一)(第2页)

 魏渊的声音转冷,

 “也要让江南的士绅百姓,睁大眼睛看清楚!谁才是天命所归、社稷正统!谁又是醉生梦死、误国殃民的蠹虫!”

 陈名夏的身体微微颤抖,并非恐惧,而是胸中一股激越澎湃的热血直冲头顶。

 他霍然抬头,迎向魏渊的目光,白皙的脸颊因激动而泛起红潮,眼中燃烧着近乎殉道者的光芒:

 “柱国大人!”他声音清朗,带着金石之音。

 “名夏虽才疏学浅,然忠义之心,天地可鉴!此行,必效古之苏秦张仪,凭此三寸舌,扬我京师天威于江南!纵使刀斧加身,亦要叫那金陵伪庭,上下震怖,肝胆俱裂!”

 “好!”

 魏渊眼中闪过一丝激赏。文刃已备,还需暗刃。

 “副使,”

 魏渊转向众人,语气不容置疑。

 “需文武兼备,胆大心细,机敏果决!明则护正使周全,应对突发;暗则为我京师耳目,联络忠义,窥探虚实!甚至…必要时,可断然处置!”

 几位重臣纷纷举荐心腹干将,或勇猛有余智计不足,或老成持重却失之灵动。魏渊的眉头始终紧锁。就在气氛凝滞之际,角落阴影里,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响起,如同砂纸摩擦:

 “柱国,末将举荐一人,我帐下白户,杨寅。”

 魏渊目光如电,射向发声处。是一直沉默如石的练兵总兵莫笑尘。

 “杨寅?”

 魏渊对这个名字完全没有印象。

 “是。”

 莫笑尘踏前半步,身形依旧隐在烛光边缘,话语却清晰有力,“此人乃末将新招之人,年岁不大,但文武兼修,他是崇祯朝的秀才,而且武艺也很是不错,可以说有勇有谋!”

 他顿了顿,补充道,

 “据我所知,此人曾随南直隶商队游历江淮三载,通晓吴语、淮语、金陵官话,江南地理人情、市井帮派、水路暗道,皆如掌上观纹。”

 魏渊眼中精光爆射:

 “哦?如此全才?速唤!”

 不过半盏茶功夫,一个身影步入烛光笼罩的核心。

 来人穿着普通的校尉罩甲,身量并不魁梧,甚至略显单薄,面容清癯,肤色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未褪的书卷气,乍看之下,更像一个落第的秀才而非赳赳武夫。

 但他步伐沉稳,落地无声,抱拳行礼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那双清澈的眼眸抬起时,平静无波,却隐隐透着一股洞穿人心的锐利和沉淀的锋芒。

 “末将杨寅,参见柱国大人!”

 魏渊没有寒暄,单刀直入:

 “《孙子》有云,‘上兵伐谋’,此去金陵,谋在何处?”

 杨寅略一沉吟,语速平稳:

 “谋在人心。金陵伪庭,根基浮于马阮,人心散于奢靡。江北四镇,貌合神离,各怀鬼胎。正使大人以正朔大义斥之,如惊雷灌耳,必使忠义之士心潮暗涌,使昏聩之辈惶惶难安。末将以为,当趁此人心浮动之机,明察暗访,厘清各派系脉络、将领好恶、兵备虚实。若能寻得一二心存故国、手握兵权之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或可使其暗通款曲,为我所用。此乃‘伐谋’之上策。”

 “若遇险情,如身份败露,遭人围捕,当如何?”

 魏渊追问,目光如鹰隼锁住杨寅。

 “金陵城大,水路纵横,坊市如棋。”

 杨寅眼神没有丝毫波动,仿佛在陈述一件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