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出使金陵(二)
车马粼粼,碾过覆盖着薄霜的官道。使团的队伍在肃杀中缓缓南行,旌旗在渐亮的晨光中招展,如同投向南方醉梦的一柄利剑。
车中的陈名夏闭目养神,心中默诵着准备好的雄辩之词;马上的杨寅,眼神则锐利地扫视着道路两侧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峦,清冷的晨风吹拂着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也吹动着他心中那张无形的金陵城防与人际脉络图。
京师城楼之上,魏渊的身影在垛口后若隐若现,目送着那支承载着他破局希望的使团,消失在通往金陵的茫茫雾霭之中。
金陵的笙歌,还能唱响几时?一场不见硝烟却凶险万分的智斗,已然拉开序幕。
车轮碾过坑洼的官道,扬起经年不散的尘土。
十余日的跋涉,使团队伍终于踏入了弘光朝廷名义上的控制区——江北四镇之一,东平伯刘泽清镇守的淮安府地界。
官道两旁,景象与北方初步恢复秩序相似却又不同:田野虽有耕种痕迹,却透着一股疏于管理的荒疏;村舍尚存,但墙垣上残留的刀劈斧凿和焦黑痕迹,无声诉说着不久前兵匪的肆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闷的压抑。
陈名夏端坐车中,闭目养神,心中反复推敲着抵达金陵后如何陈词、如何应对可能的诘难。
杨寅则策马于队伍侧翼,目光锐利如鹰陨,扫视着官道两侧稀疏的树林和起伏的土丘,右手习惯性地轻按在腰间的刀柄上。
他和陈名夏在路上反复推演过各种可能的刁难、伏击乃至刺杀,自认准备充分。
然而,现实给他们上的第一课,远比预想的荒诞而赤裸。
车队刚绕过一处长满衰草的土坡,远处淮安城灰蒙蒙的轮廓依稀可见。
就在这时,前方官道中央,突兀地出现了一群人。
约莫二三十个,穿着早已褪色破烂、勉强能看出是明军制式的鸳鸯战袄,手里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门:锈迹斑斑的长矛、豁了口的腰刀,甚至还有锄头木棍。
他们松松垮垮地站着,脸上混杂着麻木、凶狠和一丝贪婪,像一群饿极了的豺狼,拦住了去路。
“站住!哪来的车队?懂不懂规矩?”
为首一个敞着怀、露出黝黑胸膛的疤脸汉子,斜睨着眼,用刀鞘不轻不重地敲打着车轮毂,声音嘶哑。
杨寅勒住马,挥手示意队伍停下。
他驱马上前几步,沉声道:
“我等乃大明京师永熙皇帝陛下遣往金陵的特使!尔等何人麾下?为何阻挠天使车驾?”
他刻意提高了“永熙皇帝”和“天使”的音量,目光扫过对方那混乱不堪的装束,试图找出一点归属的标识。
“京师?金陵?”
疤脸汉子似乎愣了一下,随即咧开嘴,露出焦黄的牙齿,发出一阵怪笑。
“嘿嘿,老子管你是哪个皇帝老子的使臣!到了咱这地界,就得按咱的规矩来!”
他身后那群兵痞也跟着哄笑起来,眼神愈发不善。
“规矩?什么规矩?”
杨寅耐着性子追问,手已悄然握紧了刀柄。
“买路钱!”
疤脸汉子啐了一口浓痰,刀鞘指向车队。
“看你们这排场,油水足得很!一千两!现银!少一个子儿,爷爷们今天就在这官道上放放血,给这黄土地添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