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孤城成都(第2页)

 成都城防历经秦汉唐宋历代经营,形成了堪称天下罕见的防御体系。

 城墙高四丈有余,基宽达六丈,全部用糯米灰浆浇铸巨型条石砌成,城头可容四马并行。

 东、西、北三面城墙外皆开凿有宽达十丈的护城河,引岷江活水充盈其中,河底密布竹签铁蒺藜。

 唯独南门一带因临近锦江支流,地下水位过高,城壕既浅且窄,最窄处不过三丈,成为这座坚城唯一的软肋。守城老将李国平早已洞察此节。

 六十二岁的将军将花白的长发束在铁盔内,亲自坐镇南城敌楼。他将城中最精锐的三千川兵全部调集南墙,沿垛口密集部署二百余门虎蹲炮、灭虏炮,又在女墙后隐藏五百名火铳手。

 城楼两侧高耸的箭楼上,弩手们操控着需用脚力开弦的神臂弩,这种强弩可贯穿三重铁甲。

 这日黎明,孙可望再度发动猛攻。

 战鼓震天动地,数以万计的大西军如潮水般涌向南城。冲在最前的是扛着沙袋填壕的辅兵,他们赤裸上身,在箭雨中成片倒下,尸体很快将一段城壕填平。

 随后而来的攻城车缓缓推进,车顶覆盖着浸水的牛皮,数不清的士兵躲在下面推动巨车。

 “放!”

 李国平一声令下,城头火炮齐鸣。虎蹲炮射出霰弹,如同铁雨般扫过人群,顿时血肉横飞。

 灭虏炮发射的实心铁弹呼啸着砸进敌阵,所过之处残肢断臂漫天飞舞。

 一个年轻士兵被炮弹带走的半边身子还在向前奔跑,另外半边却已化作漫天血雾。

 云梯终于靠上城墙,蚂蚁般的敌军开始攀爬。守军推出早已准备的夜叉擂——裹满铁钉的巨木从城头滚落,所到之处惨叫不绝。

 沸腾的金汁从垛口倾泻而下,被浇中的士兵皮肉瞬间脱落,露出森森白骨,凄厉的哀嚎声甚至盖过了战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城内的景象同样惨烈。

 流矢不时越过城墙,射中在屋檐下躲避的百姓。一颗偏离的火炮炮弹击穿民房,将躲在里面的全家老小炸成碎肉。

 老弱妇孺挤在潮湿的地窖里,听着头顶不断的震动和惨叫,婴儿的啼哭被母亲用干瘪的乳房死死堵住。

 在南门瓮城内,临时搭起的粥棚前排着长队。

 一个老妇端着破碗接取稀薄的米粥,突然一支流矢穿透她的咽喉,浑浊的米粥与鲜血一起洒在泥土中。

 守军来不及收拾尸体,只能将死难者简单堆在墙角,苍蝇很快黑压压地聚成一片。

 夕阳西下时,孙可望终于鸣金收兵。

 城墙下堆积的尸体高达丈余,护城河完全被染成暗红色,断肢残骸在血水中载沉载浮。

 幸存的守军靠着垛口瘫坐在地,机械地咀嚼着发硬的饼子。李国平巡视城防时,脚下的砖缝都在向外渗血。

 老将军俯身拾起半块被血浸透的家书,上面稚嫩的字迹还写着“爹爹早日归来”。

 夜幕降临,城头火把次第亮起,照见城外连绵敌营如同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