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武侯启示(第2页)

 他这番话说的轻描淡写,却让刚才还在争先恐后拍马屁的官员们顿时噤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讪讪地不敢再多言。

 殿堂内再次恢复了安静,只有香烟依旧袅袅,仿佛方才那场小小的闹剧从未发生过。

 魏渊的目光重新投向那尊饱含智慧与沧桑的塑像,陷入更深沉的思索之中。

 祭祀礼毕,随行的官员与道士们恭敬地退至廊下等候,殿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缭绕的青烟和弥漫的肃穆。魏渊独自一人,负手立于诸葛武侯的塑像前,静静瞻仰。那塑像中的孔明,羽扇纶巾,面容清癯,一双深邃的眼眸仿佛穿透了千年时光,洞悉着人世间的所有智慧与挣扎。

 凝视着这位千古贤相,魏渊的心中波澜骤起,再无方才应对谀词时的平静。

 他取得的诸多成就——自新军制的创立、火器的革新、超前的战术战略,到如今强力推行的督查行署与土地集体耕作之策——在旁人看来,无疑是雄才大略,足以比肩先贤。

 然而,唯有他自已深知,这一切的根源,并非自己真是天纵奇才,而是站在了后世数百年无数巨人知识的肩膀之上。

 他所凭借的,是超越这个时代眼界和认知的“降维打击”,是一种近乎作弊的先知。

 然而,随着四川平定,版图扩张,一个全国性政权的雏形渐显,他内心深处一种前所未有的“知识焦虑”却日益强烈。

 军事征伐,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理念和对历史大势的模糊把握,尚能游刃有余。

 但下一步呢?治国理政,彻底终结乱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长久太平、繁荣昌盛的盛世,所需要的是一套极其复杂、精密、系统性的庞大知识体系。

 这涉及政治结构的优化、经济规律的把握、文化教育的复兴、律法的修订、工程的兴建……方方面面,千头万绪。

 这绝非仅靠零星几个超越时代的“金点子”就能支撑起来的。

 “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是有限的啊…我终究不是诸葛武侯那般,自身便具备经天纬地之才的全才…”

 魏渊在心中默默叹息,感到了自身力量的边界。他想到自己的官职——柱国太宰。

 柱国掌武,太宰掌文,一武一文,如同车之双轮。如今四川已定,西部粗安,挥师东向、底定东南半壁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是时候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去“治天下”了。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追随着武侯塑像那仿佛蕴藏着无穷智慧的眼神,那眼神似乎跨越时空,给予他某种无声的指引,让他注意到大殿角落一隅——那里,有一处不起眼的蚁穴。

 出于一种微妙的好奇,魏渊俯身细看。

 只见蚁穴入口处,生命的热潮正在涌动。

 无数蚂蚁进进出出,忙碌却秩序井然。

 它们有着清晰的分工:机警的“哨兵蚁”不断摆动触角,探查着外界最细微的动静;体型强壮的“兵蚁”恪尽职守,威严地守卫着家园的入口;而数量最为庞大的,是无数细小的“工蚁”,它们孜孜不倦、协同劳作,搬运着远超自身体积的食物碎屑。

 没有一只蚂蚁懈怠,也没有出现混乱,它们各司其职,配合无间,共同维系着这个微小却惊人高效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