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隆昌疑案(四)
刚一安顿下来,魏渊甚至来不及喝口热水,便立刻在简陋的客房内下达指令。
“李奉之、牛金”
他声音低沉而清晰。
“你二人即刻分头行动,混入前面市集、城内茶楼酒肆、以及人流汇聚之处。不必主动询问,只需竖起耳朵,仔细倾听。重点关注百姓对督查行署、对云顶寨郭家、以及对姚广兴突然暴毙一事的各种议论。记住,尤其是那些欲言又止、交头接耳、不敢明言的牢骚和隐喻,往往是真话所在。”
“是,公子!”
牛金、李奉之抱拳领命,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下外袍,换上更符合市井身份的粗布衣裳,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车马店。
魏渊目光转向顾寒:
“顾寒,你身份特殊,对衙门里的道道熟悉。想办法,以州府督查室核查案卷的名义,尝试接触县衙里的刑房书吏、仵作或是那些不得志的低级官吏。不必强求拿到正式卷宗,只需套问关于姚广兴死亡的细节,比如尸体情况、现场有无异常、官府初步判断等。金银开路,谨慎行事。”
“属下明白!”
顾寒面色凝重地点头,他知道这是险棋,但也是获取关键信息的捷径。
布置完毕,魏渊独自留在房中。
他推开一扇狭小的木窗,望着隆昌城灰蒙蒙的天空,眉头紧锁。他需要在这里,将这即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零碎而可能充满矛盾的信息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勾勒出隆昌乱局背后那隐藏的真相脉络。
而就在魏渊一行人踏入隆昌城的那一刻起,一张无形却极其高效的情报网络便已随之全面启动。
城中,那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贩夫走卒——卖炊饼的汉子、挑着担子的货郎、蹲在墙角晒太阳的闲汉;那些混迹于茶馆酒楼的江湖艺人、说书先生;甚至包括“刘记车马店”斜对面那家绸布庄新来的伙计、以及更远处乞丐窝里几个不起眼的乞儿——他们的眼神都在瞬间变得不同。
依旧是那副庸碌模样,但眼底深处却锐光隐现,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不动声色地扫描着街面上的每一丝异动。
他们的耳朵高高竖起,捕捉着空气中流淌的每一句闲谈、每一个可疑的音节,尤其是任何可能与“外地来的行商”、“郭家”、“云顶寨”、“官差”相关的词汇。
市集一角,一个卖梨的小贩一边漫不经心地吆喝,一边对旁边补锅的老头低语,嘴唇几乎不动:
“刚过去四个生面孔,骑马的,看着不像普通买卖人,住进刘记了。”
补锅的老头敲打着手里的铁锅,声音叮当响,仿佛随口回道:“瞅见了,领头的气度不凡……上边说了,别瞎打听,那是朝廷的人,咱们护住就好。”
“了解!”
不远处茶馆里,一个看似喝得微醺的江湖客,趴在桌上嘟囔着醉话,声音却清晰地传入邻桌一个同样看似无聊的茶客耳中:
“妈的,这隆昌地界,郭家的青衣狗真是越来越多了,刚才西街好像又吵嚷了,不知道哪个不开眼的又触霉头了。”
那茶客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指尖在桌上极轻极快地敲了几下,表示信息收到。
无数条这样琐碎、即时、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通过看似偶然的接触、特定的标记、或是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的快速低语,如同涓涓细流,沿着预设好的隐秘渠道,飞速汇聚到伪装成收山货的商队管事莫笑尘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