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隆昌疑案(终)(第2页)


 在下达一系列命令后,郭允厚让仆人伺候自己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象征士绅身份的正式斓衫,却未戴任何贵重首饰。


 他命人搬来一张太师椅,就端坐在云顶寨那厚重的大门之外,静静地等待着。


 当顾寒亲自率领大队官兵和新军,浩浩荡荡开赴云顶寨,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甚至强攻时,看到的却是寨门大开,所有武装家丁皆已卸甲弃械,垂手立于两侧。


 而寨门外,须发皆白的老太爷郭允厚,正襟危坐,见到官军到来,竟颤巍巍地起身,然后推金山倒玉柱般,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尘埃之中,朗声道:


 “罪民郭允厚,教子无方,致使逆子郭孟启犯下滔天罪孽,惊动朝廷,劳烦上官亲临。郭允厚率郭氏满门,恭迎王师,认罪伏法,绝无二心!所有田产簿册、账目文书、库藏银钱,均已整理封存,听候大人查验发落!”


 这一幕,让所有准备大战一场的官兵都愣住了。


 带队的军官立刻将情况飞马报回隆昌县衙。


 魏渊听到汇报,沉吟片刻,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最终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顾寒道:


 “这郭老爷子……倒是个明白人。可惜,生了个蠢钝如猪、狂妄自大的儿子。”


 随后,魏渊又派人仔细走访了隆昌县及周边地区的乡绅耆老。


 反馈回来的信息印证了他的部分猜测:在郭允厚执掌郭家的大部分时间里,郭家虽然也是地方豪强,但行事还算有分寸,注重乡誉,修桥铺路、赈济灾荒等事也偶有为之,社会风评虽非良善,但也绝谈不上恶贯满盈。


 真正的剧变,是在郭孟启逐渐掌权之后,尤其是与蜀王府搭上线后,才变得愈发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魏渊做出了最终决定。


 他对顾寒及负责清算的官员下达了明确指令:


 “祸首必究,协从必办,但也不搞扩大化,不搞株连。郭孟启是郭孟启,郭家是郭家。所有直接参与犯罪、手上沾了血、犯了王法的,无论是郭家人还是外姓仆役,一个都不准放过,依律严惩!但与此案无关、查无实据的郭家族人、旁支、以及普通仆役,一个也不准滥抓!抄没家产,只限于郭孟启一系及其犯罪所得,其余族人正当产业,予以保留,使其能继续生存。”


 “告诉他们,当今陛下以仁孝治天下,柱国以法理昭公道。”


 魏渊沉声道:


 “我等此行,是为涤荡污秽,铲除奸恶,为民伸冤,而非为了灭门绝户。明白吗?”


 “属下明白!”


 顾寒及众官员心悦诚服地领命。


 魏渊此举,既彰显了朝廷法度的威严,也体现了仁政的节制,足以安抚地方,赢得人心。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却又条理清晰的清算行动,在云顶寨内外迅速展开。


 随着魏渊“祸首必究、协从必办、不搞株连”的明确指令下达,一场规模空前却又条理清晰、法度分明的清算行动,在巍峨的云顶寨内外迅速且高效地展开。往日里象征着郭家无上权威的堡垒,此刻变成了执行朝廷法度、偿还亏欠百姓血债的巨大办案现场。


 一队队身着号衣、手持丈量工具和厚厚账册的文吏,在精锐军士的护卫下,进驻寨内档案库及各处田庄。


 他们依据郭家主动交出的、以及从县衙副本中调取核对的田产地契文书,开始了极其繁琐却至关重要的核对工作。


 文书上的墨迹与红印,与田间地头的界碑、房舍的坐落一一对应确认。


 凡是明确记录为通过欺诈、强占、高利贷逼迫等手段从百姓手中非法攫取的田产、山林、宅基,都被用朱笔重重圈出。


 随后,官兵们持着盖有督查行署和大军印信的告示,分赴各个村庄,当众宣读,将一纸纸盖着官印的“清退发还文书”交到原主或其继承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