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柱国的决断
见秦牧阳面无表情,不为所动,他又立刻转换策略,开始大倒苦水,诉说王府开销如何巨大:
“你们只看到王府进项,却不知开销更大啊!王府上下数千口人要吃要喝,宗室子弟婚丧嫁娶要赏赐,宫殿苑囿要修缮,还要按时向朝廷进贡……这哪一样不是天文数字?去岁光是修缮被孙可望贼兵损坏的殿宇,就花了十好几万两!实在是入不敷出,囊中羞涩啊!”
他摊开双手,一副“我真的没钱”的无赖模样。
他甚至试图偷换概念,想要蒙混过关:
“要不这样……本王王府库藏中,还有不少前朝的古玩字画,皆是价值连城的珍品!本王愿将它们捐出,充作军资!比如那幅唐伯虎的真迹,还有那尊宣德炉……”
他想用这些不易估价、且难以快速变现的物件来抵充巨额的银两和田产。
然而,他的所有表演和伎俩,在督查行署有备而来的三人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
秦牧阳始终端坐如山,面色冷峻,如同庙里的金刚。他
根本不去接朱至澍那些哭穷诉苦的话茬,只是每当朱至澍试图压低数额或转换方式时,便用冰冷的目光扫过去,重复那句最核心的要求:
“王爷,此乃柱国钧旨,亦是朝廷亟需。五万顷田,二百万两银,乃最低之数,不容折扣。”
他的语气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仿佛在宣读一道判决书。
魏文正则扮演了数据支撑和法理驳斥的角色。他举止依旧沉稳,但言辞犀利,每次朱至澍提出一个借口,他便能立刻从袖中或身旁属官手中接过一份卷宗,不紧不慢地予以回应。
“王爷言及修缮费用,据查,去岁王府营造司账面支出仅为八万两,且多数用于新建戏楼园林,而非修缮旧殿。”
“王爷提及宗室用度,按《皇明宗禄条例》,郡王以下宗室俸禄皆由朝廷太仓支付,王府只需负担亲王本支,年例不过三万两。”
“至于古玩珍品,柱国大人有令,军需紧急,只要现银与可即刻征收粮赋之田产。书画古玩,需耗时变卖,远水难救近火,恕不能接受。”
他引用的数据具体而微,引用的律法条条框框,堵得朱至澍哑口无言,冷汗涔涔。
而杨海龙则在一旁,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看似无心、实则戳心窝子的话。他瞪着大眼睛,一副“我不懂你们那些弯弯绕”的耿直模样:
“王爷,您这王府比我们十个村子加起来都大,柱子都是金丝楠木的,谁哭穷你也不能啊!”
“哎呀,王爷,钱没了还能再挣,这要是……咳咳,我听说那蓝玉当年也挺横的,结果皮都让人扒下来当鼓面了……当然我就是瞎说,王爷您别往心里去!”
“您看您这茶杯,怕是够我们村吃一年了吧?拔根汗毛都比我们腰粗,您就别跟我们这些小人物抠搜啦!”
他的话粗俗直白,甚至有些僭越失礼,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打破朱至澍试图营造的悲情气氛,把他拉回残酷的现实,气得朱至澍脸色铁青,胸口发闷,却又不好跟一个“粗人”一般见识,只得狠狠瞪他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