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果然还是来了(第2页)

 

半个小时后。

 

谢美玉回来了。

 

“苏老板,你发现什么了吗?”

 

“我咋感觉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咱们多心了?”

 

她陪同观察了一整个采访。

 

就是很普通很正常的流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那你知道他改了采访提纲吗?”

 

“啥?”

 

谢美玉此时才注意到苏浩泽的身旁多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这位是?”

 

她面露疑惑。

 

“你好,我是晨光杂志社的凌春,这是我的工作证。”

 

凌春礼貌地伸手打了个招呼,然后掏出了口袋里的工作证件。

 

上面还盖有晨光杂志社的红章。

 

看着比周旭露来的工牌正规多了。

 

“你好你好,凌记者。”

 

谢美玉没想到一天之内,老人社区里来了这么大人物。

 

晨光杂志社,她还是知道的。

 

在天海市很有名气。

 

算是比较老牌的杂志社了。

 

老人社区里有些老人喜欢看着报纸杂志之类的纸质刊。

 

其中最受欢的一个刊就是来自晨光杂志的美食栏目。

 

“你刚才说啥改了?”

 

“我全程听下来,没有啥问题啊。”

 

谢美玉完全没有察觉到凌春所说的问题。

 

这也是周旭小心机的地方。

 

一般来说核对过的采访提纲,不会再去专门确认第二遍。

 

大家的关注的重点会聚焦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身上。

 

再加上一开始周旭完全是按照采访提纲来走的,就更容易让人失去防备。

 

细节问题最容易被忽略。

 

等到了最后一个采访的时候。

 

因为快要结束了,所以人往往会变得松懈起来。

 

抓住了这个心理之后,哪怕出现了问题也会很容易被略过去。

 

这样的行为在记者眼里就是不专业。

 

是大问题的。

 

“我重新给你放一遍听听。”

 

凌春把划出来的采访提纲给了谢美玉,按下了电子设备的回放功能。

 

对照着纸质的文字,谢美玉一比较,果然是改了。

 

可是改了又怎么样呢?

 

周旭改过之后问得问题,在她看来还是正常的。

 

就是普通的采访问题。

 

看出了谢美玉的疑惑之后,凌春反问了一个问题,“既然是都是很普通的提问,那么为什么要特意去换呢?”

 

经过凌春的反向提问,谢美玉反应过来了。

 

既然周旭只改动了最后一位老人家采访的两个问题,那就说明他不是忘了,而是故意为之。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推,也就是说明这两个问题对他而言有用。

 

但是到底有什么用,谢美玉想不出来。

 

“你觉得他会从老人们跟家里的关系这块下手?”

 

苏浩泽反复琢磨着凌春给出的三个关键词,又看了看前面所有的采访问题。

 

脑海里灵光一闪,突然有了一个猜测。

 

“没错,他前面所有老人的采访提问,都是为了最后改的那两个问题做铺垫。”

 

“其中第一位老人的第三个问题跟第五个问题,可以解释成老人家跟家里的关系一般。”

 

“然后第二位老人的第一个问题跟第三个问题,可以理解成老人家在社区虽然有受到照顾,但是依旧感到孤独,因为子女不在身旁。”

 

“接下来是第三位老人家的采访,第四跟第五个问题社区的探望时间跟门禁时间......”

 

听着凌春的梳理,苏浩泽开始听明白了周旭的意图。

 

这些采访的提问,可以通过拼接、剪切、调换顺序形成新的故事链。

 

给看到的人带来错位的理解。

 

“拼在一起啥意思?”

 

谢美玉脑瓜子还是转得不够快,没有能理解苏浩泽跟凌春的话。

 

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意思就是如果把刚才挑出来的问题,拼一下就会发现他在挑动观众的情绪,制造老人跟社区的对立矛盾。”

 

“为什么子女们不能经常来看老人家,是因为工作忙吗?不是,是因为老人社区有门禁规定。”

 

“超过时间不能探望,说明社区不够人性化。”

 

“如果在延伸下去就是,老人社区能够关爱照顾好老人吗?”

 

谢美玉听到这话,脸上满是错愕。

 

“可是可是...设置门禁也是出于对老人身体健康还有安全的考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