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苏氏新品,暖心又暖胃
第二天上午,苏浩泽站在“苏氏私人菜馆”厨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熬煮板栗鸡汤的甜香与夫妻肺片的麻辣气息。
他面前是几位从各附近距离较近的分店抽调来的骨干厨师,正专注记录着他每一个动作。
“板栗鸡汤,精髓在于‘融’。”苏浩泽的声音平稳清晰,他用长勺轻搅砂锅里的浅金色汤汁,“鸡的鲜,板栗的甜,红枣的润,要慢火熬到彼此不分,汤色澄澈但入口浓厚。差一分火候,则味隔,过一分火候,则板栗散形,汤色浑浊。”
来自梅州分店的年轻主厨小孙已经是第三次尝试失败。
他面前的汤色泽总略显深沉,入口的融合度也差了点意思。
苏浩泽走过去,接过他手中的勺,并未开口责备,而是示意他靠近继续看。
“你的火,心太急了。”苏浩泽将灶火调至几乎看不见的文火状态,“你看,现在不是沸腾,而是让汤保持一个‘咕嘟’都嫌吵的安静状态。要用热度去‘煨’,去‘逼’,而不是用大火去‘煮’。时间,才是最好的调料。”
他亲自守了二十分钟,起锅时,那汤果然呈现出完美的琥珀色,香气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小孙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另一边,正在学习调制夫妻肺片红油的厨师也遭遇了困难。
问题出在了香料配比和油温掌控上。
这是一位来自丰州的老厨师陈师傅,做菜已经二十多年了,下厨经验十分丰富。
他眉头紧锁看着手上刚调好的料,味道还是比苏浩泽做的那份差上一些。
明明是按照苏浩泽的制作方法,加上自己几十年经验,没道理做出来有差啊。
“陈师傅,您的经验宝贵,我知道您是为了味道更地道。”苏浩泽语气尊敬,但态度坚定,“但我们的标准配方,是经过上百次测试,平衡了麻辣鲜香醇五味,以及大多数食客接受度的最佳方案。您总是习惯性多加的半勺花椒,会掩盖掉辣椒的香气和复合香料的后味。”
陈师傅却觉得问题并不出在这里,因此他的表情显得有些不以为然:“苏老板,在丰州大家喜欢吃辣,就是吃个猛料,够劲才行!”
苏浩泽笑了笑,没有硬碰硬。他让助手分别用标准配方和陈师傅的配方调了两份红油,淋在同样分量的肺片上。“那我们让味道说话。您尝尝,标准配方是不是入口先香,再麻,后辣,回味有甘?而您这一份,是不是入口就只有麻,压住了一切?”
陈师傅将信将疑地分别尝了,咀嚼半晌,脸上的不服渐渐化为沉思。
标准配方的层次感确实更丰富,更耐品。
苏浩泽适时补充:“我们要做的不是街头爆辣小吃,而是能登上台面、让人回味无穷的‘苏氏’招牌。传统的根不能丢,但也要符合现代餐饮的标准化和精细化。”
陈师傅闻言沉默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套新标准。
……
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培训与准备,很快就到了苏氏小饭桌新品上市的那一天。
一大早,各大城市苏氏小饭桌的店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社交媒体上早已被“苏氏神秘新品今日揭晓”的预告吊足了胃口。
当神秘面纱被揭开——“陈皮山楂气泡饮”、“桂圆红豆奶茶”、“糖烤栗子”、“红豆小圆子”——这些既传统又带着新意的名字,瞬间引发了第一波讨论热潮。
在排队的队伍中,《寻味之旅》的编导秦薇格也来到苏氏小饭桌分店的门口。
她今天特意带着从老家来看望她的母亲和妹妹一起来尝鲜。
母亲袁爱萍是个无辣不欢人,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水煮牛肉。
不过可惜今天苏氏并没有这道菜。
而妹妹秦莲肠胃比较弱,吃不了太辣的东西,却又是一个贪吃鬼。
只要是美味的食物,她就想要伸筷子去尝一尝。
秦薇自己口味相对比较包容,虽然没有母亲那么能吃辣,但多少也能吃点辣。
在苏氏的几样新品之中,她对于陈皮山楂气泡饮最为期待。
当负责点单的服务员问起秦薇想要吃什么的时候。
她把所有的新品都点了一遍,包括夫妻肺片、板栗鸡汤、糖烤栗子、红豆小圆子、还有陈皮山楂气泡饮跟桂圆牛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