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暗流涌动(第2页)

省城档案馆的刘管理员见到陈老时,正在用软布擦拭民国时期的地契。“陈老怎么有空过来?”他接过那杯滚烫的龙井,瞥见对方推来的介绍信上“县二中基建档案”字样,端杯的手突然一抖,“那批卷宗……不是早就封存了吗?”

陈老指尖叩着桌面,想到来之前编好的理由,老花镜后的目光沉静如水:“我在整理地方教育史,需要参考2004年的校舍建设标准。”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听说当年承建商是赵家的建筑公司?”刘管理员的喉结动了动,档案室昏暗的灯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像在挣扎。

当晚,刘管理员在档案室加班时,发现502室的门锁有被撬动的痕迹。他举着应急灯进去,只见存放县二中案卷的铁柜敞开着,里面的文件散落一地。最上面那张验收单上,“河沙材质合格”的印章旁,有个模糊的指纹印被雨水泡得发涨——昨夜省城明明下的是雪。

崔琰接到陈老电话时,正在给铁盒加装密码锁。“档案被动过了。”陈老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凝重,“刘管理员说少了关键的建材检测报告,当年的监理工程师三年前车祸去世,肇事司机至今没抓到。”听筒里传来翻纸声,“但我查到个线索,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现在是省人大副主任。”

“张启明?”崔琰脱口而出。这个名字老黄刻骨铭心——当年老黄作为遇难学生家长代表去县政府讨说法,就是被这位副县长以“情绪过激”为由拘留了七天。李桐端着茶走进来,见他脸色发白,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崔琰握住妻子微凉的手,将铁盒放进保险柜,上面堆着孩子们的羽绒服:“没事,想起点以前的事。”他看着窗外渐停的雪花,想起赵猛在股市里的疯狂——那种不计代价的偏执,和当年用海砂建教学楼的狠劲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