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再买格力(第2页)
崔琰正在计算格力的除权后估值,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10送10之后股本扩大,但业绩没降。上半年净利润87亿,同比增长13%,现在股价15块,市盈率才8倍,股息率快6%了。”他把计算器推给老刘,“你自己算,这种基本面的股票,跌成这样就是机会。”
旁边的张总闻言抬起头,脸上还带着股灾的憔悴:“你真打算买?现在市场都在说经济下行,家电需求要萎缩,格力的空调卖不动了。”崔琰翻出格力的半年报,指着其中一页:“上半年空调销量4200万台,市场占有率32%,还在增长。而且账上有900亿现金,比市值一半还多,怕什么?”
这话让几个散户围了过来。有人质疑:“现在指数还在跌,谁知道底在哪?万一抄在半山腰怎么办?”崔琰想起2008年的熊市,当时格力也从60快跌倒15块,后来还不是涨了回来。他指着笔记本上的历史数据:“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伊利跌了50%,现在看看股价翻了多少倍?优质企业能扛过周期波动。”
中午休市时,崔琰调出自己的账户,现金余额显示1.2亿——这是6月卖完洋河和清仓格力后留下的子弹。他看着格力的盘口,买一到买五的挂单稀疏,卖单却密密麻麻。“恐慌性抛售过头了。”他对自己说,手指悬在买入键上方,“就像2013年茅台跌到800块,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每一次下跌都是机会。”
下午开盘,格力股价短暂下探到16元元以下,随即被抄底资金拉起。崔琰没有犹豫,一周内,分三笔下单:16元买入200万股,15.9元加仓100万股,最后在15.8元补了100万股,总成本控制在16元之下,较上次买的16.66的价格还低。成交回报弹出时,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箭头:“格力二次建仓完成,成本16以内。
这举动让营业部炸开了锅。有人说崔琰疯了,在股灾中还敢重仓;有人佩服他的胆量,悄悄跟着买了几万股。老刘看着崔琰的持仓单,吞了吞口水:“400万股?这可是6000多万啊!你就不怕继续跌?”崔琰合上笔记本:“跌了就再买,当前买入金额也只占现金的半成。只要基本面不变,越跌越划算。就像囤茅台,800块买和1000块买,成本差20%,长期收益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