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私募建仓

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证券营业部的大屏上一片惨红。熔断机制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上证指数开盘半小时就触发5%熔断,恢复交易后仅十分钟又触及7%熔断阈值,全天交易时间不足15分钟。散户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崔琰的磐石资产办公室里,气氛却异常凝重。

“崔总,这情况太罕见了!”风控总监小李盯着实时数据,眉头紧锁,“创业板指跌停,沪深300成分股里八成跌停,咱们的产品刚成立就遇上这行情,要不要先观望?”团队成员都看向崔琰,等着他拿主意。

崔琰却异常冷静,正在翻查格力的最新公告:“熔断只是短期情绪冲击,不改变公司基本面。你看格力,账上500亿现金,市盈率跌到7倍,股息率7%,这种价格比2008年熊市还低,正是建仓的好时机。”他在白板上写下“恐慌性下跌=黄金坑”,“我们第一只产品‘磐石价值精选1号’的建仓窗口,来了。”

团队里研究消费行业的老张有些犹豫:“但市场情绪太极端了,谁知道底在哪?万一继续跌呢?”崔琰调出茅台的实体酒价监测数据:“白酒批价没跌,茅台整箱价还维持在1450元,比股价反映的乐观。这说明资本市场的恐慌过度了,实体基本面没那么差。”他敲了敲桌子,“分批建仓,先打30%仓位,重点布局家电、白酒。”

第二天,市场再次熔断,上证指数两日暴跌13%,创历史纪录。恐慌情绪蔓延到私募圈,不少新成立的产品选择空仓观望,甚至有客户要求赎回。崔琰的手机响个不停,有投资者焦急地问:“崔总,要不要先止损?这跌法太吓人了!”他耐心解释:“我们买的是格力、茅台这种现金流稳定的公司,跌得越多,安全边际越高。您想想2008年,恐慌时买入的后来都赚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