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磐石模式

三天后,李桐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出院。家里早已被四位老人布置成了 “育儿基地”,恒温箱、消毒器、储奶袋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 “新生儿喂养时间表”,精确到每小时喂多少毫升奶。崔琰刚把妻儿安顿好,王经理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声音带着兴奋:“崔总,咱们公司这个月有三个女员工怀孕了,都说要拿三胎的二十万奖励!”


 “好事啊。” 崔琰的声音放得很轻,怕吵醒怀里的婴儿。王经理在电话那头叹气:“但我看了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出生人口还在降,咱们这点力量是不是太微薄了?” 崔琰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想起李桐论文里的结论:“生育意愿就像股票估值,短期看政策刺激,长期看成本收益。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员工加点‘安全边际’,让他们觉得‘生得起、养得起’。”


 元旦过后,《中国人口报》的记者找上门来。办公室里,崔琰的办公桌上摆着两组对比图:左边是磐石资产近三年的员工生育率,从 12% 涨到了 35%;右边是全国出生人口曲线,持续下行。“您觉得企业能为生育做些什么?” 记者问。崔琰指着员工福利表:“我们算过一笔账,生一个孩子奖励五万,公司每年支出约一百万,但员工留存率提高了 20%,招聘成本下降了 30%,其实是赚的。”


 他调出公司的人力数据:“生过孩子的女员工,离职率比未婚员工低 40%,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 因为她们更懂得时间管理,就像做投资组合,知道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平衡风险和收益。” 记者指着窗外的写字楼:“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你们这样的实力。” 崔琰沉默了几秒:“所以更需要有人带头。就像 2018 年大家都不敢买猪股时,总得有人先看到机会。”


 报道刊发后,标题是《从私募到产房:一家企业的生育试验》。文中提到,磐石资产的生育奖励政策实施半年后,员工生育率提升近两倍,“三孩家庭” 从 1 户增加到 5 户。评论区里,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全国企业都按这个标准奖励,一年能多出生约 80 万孩子,刚好填补今年的人口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