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粗面馒头 起码平安活下来,以后才能摆……(第2页)
谢二叔吃一口面。开口就夸,“娘,你这汤饼手艺真是十里八村的好,要不是怕撑的肚儿破,高低得再来一碗。”
谢大头也忙点头,他都是第二碗面了,面里的嫩豆腐是村里“豆腐张”一早新做的,再洒上些葱花爆香,最后浇一勺辣椒油,一口下去,豆腐滑溜溜细腻腻,面条又劲道又爽滑,好个滋味!
呼呼啦啦,两碗面就下了肚儿。
谢老娘听着谢二叔这话,嘴上不饶人,“就你嘴甜,快吃你的。”
实则心里美的很,谢老娘平日里最自豪的就是这灶上的手艺,觉得自己比着那县里酒楼的大厨差不了多少了。呵呵笑起来,脸上的褶子一抖一抖的,愈发显得老态。
“对了,娘,你看是不是去周氏她娘家报个信儿,如今周氏生了,她娘家该也惦记着哩。”
一提这个,谢老娘心情便不好起来,自家如此能干的儿子,竞找了个生不出儿子的!老谢家的香火,可不能断了!
原本瞅着周氏有手艺,万没想到竞是个不下蛋的!
且说这谢大头实则是在官营作坊里当窑匠,窑匠其实就是烧砖的,在整个黄寨镇来说,已算一种非常精细的技术工种。
因村里人多嘴杂且要低调做人的道理,谢老爹一直只跟村里人说谢大头在镇上帮忙建房子。
谢大头半旬休一次,每月二两白银,也就是两千文铜钱,全部交给他娘,趁休息时他还外出给别人家做工建房子,也能赚到一百到两百文。
这个钱他自己留着,或是请其他匠人喝酒,或是休息时买些吃食回来,一点攒不下来。
但总体说来,谢大头这份工,有高工资,又还是官营作坊,虽则不自由,终生只能固定一个地方,但已算是非常令人眼红的营生了。
谢老爹接话道,“该是要报个喜的,大头你不得空,让二头去,二头你待会顺道去一趟,煮几个熟鸡蛋拿了去,空手不好看。”
谢二头忙应下,这熟鸡蛋,自己也能趁机吃一个,这好事,谁不干谁才是傻子。
谢老爹发话了,谢老娘虽不高兴,但也不说什么,谢老爹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昨个儿因周氏发动,谢二叔驾着牛车去镇上把谢大头捎回来的。牛车去镇上,一个时辰就能走个来回。
今儿个牛车在家歇着,谢大头跟谢二叔要走路去上工,谢大头去镇上官窑里,谢二叔去隔壁几个村子里当卖货郎。
售卖的商品多种多样,各类花色的针线、五颜六色的糖果、小孩的拨浪鼓小蜻蜓等的玩具、女郎的头绳发饰等等。
谢二头虽懒,但他人长得好,又嘴甜会哄人,做起生意来,倒也有模有样。
村里爱打扮的小媳妇或是手里有钱的小孩儿每天都等着他来,虽到处走动赚的是个辛苦钱,他也乐不可支,享受其中。
一般到各村转一圈要一天,这天热,一般不到晌午他就回小集村了,生怕多赚了钱,发了大财。
谢大头收拾好要带的东西,走前跟他爹娘说了满月酒时再回来,又回屋里看看周氏和孩子,趁着天不热,跟谢二叔赶早出门去了。
隔壁王大壮家的媳妇吃罢早食,拿了一篓子鸡蛋过来谢家串门,也是贺周氏生了的意思在。
身后跟着一脸老实相的大丫和蹦蹦跳跳瞧着就机灵的王福。
王福身上一身簇新的棉布衫,还戴着一个银镯子,大丫身上的棉布裙已是洗的发白,一瞧便知在家的待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