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代开技校(种田)西瓜霜韩片
第70章 毛纺机和吃水问题 人活着,便不可能一……
第70章毛纺机和吃水问题人活着,便不可能一……
这厢跟余老板的初次沟通还比较顺利,谢芳草心中也稍微放松了一点,又在走时特意问了余老板跟吉祥酒楼的老板是否熟识,能否介绍了认识,余老板自是答应,说过几日攒个局,介绍两人认识。
一鼓作气,谢芳草接着便又去拜访了吴老板,吴老板跟余老板,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发迹史和性子。
余老板资源多人脉广,能拿到的布类品种多,妆花、改机、漳缎、云布、丝布、织金锦……又为人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永远一幅笑模样,一步步将绸缎生意做到了县里。
吴老板却是由养蚕发迹,后买了缫丝机、木棉缆车纺纱机,成为拥有数张织机的棉布坊主人。
坊子能织布,但只能织棉布,便在镇上专开了棉布铺子,也算是镇上棉布的供货商之一,芳草记的棉布就是从他家拿的货。
吴老板虽比不上余老板家大业大,但胜在有自己的织机,若是改良成毛纺机,未尝不能将毛线全部机械化,这样作业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具体如何改良,谢芳草不太懂,但她知道方向,依着中国人对工具改良的执着劲儿,应当问题不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半自动化嘛。
“谢老板,这边请。”吴老板国字脸,肚儿圆,身上并没有传统商人的市侩气,倒有几分技术人员的匠气。
这厢吴老板便引了谢芳草去了自己的棉布纺,却见是在一个十分大的院子里,摆着几个机子,吴老板领着谢芳草一一看过去,又一一做了介绍。
原来那个最大的是缫车,由二人打丝头、二人主缫,棉便成了线。
四脚木棉踏缆车,则是用来把线纺成纱,再用织布机,将纱织成布,数个步骤下来,一大匹棉布便织成了。
谢芳草没想到明代的纺织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赞叹不已,觉得吴老板在这个小镇上,还真是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