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宗师丹经残文

第七十三章 暗夜先行者(第2页)

 如果把同盟会比作是文艺愤青团的话,那么光复会大概就可以当做当下中国最热血最强势的武斗愤青集中营了。

 在这种普遍以潜伏、渗透及策划暗杀清廷官员为行动准则的纲领下,当武艺几近出神入化的杨猛夫妇承诺,伤好之后会去做一段时间的武术教官时,陶成章有些发黑的脸庞,忽地就格外晴朗了起来,看向杨猛的目光中,不觉立马充满了革命同志的热情,若非杨猛事后反复确认过这想法是自己的主意,恐怕真要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借机将自己催眠了呢。

 当然,经过这次‘和平门’的事件后,杨猛也明白了一点,随着热武器和敌人势力的愈发强大,尽管夫妇两人身上的技艺愈发精湛,但在这个时代,仍然不足以震慑住心怀恶意的敌人。

 实际上,早在夫妇两人被太极门赶出京城后,便足以证明了集体的力量,永远要高于个人。

 何况,在这个热武器纷飞的年代,能够瞬间决定人之生死的,绝非只有国术技击这一种途径。

 出于男人天生对武器的渴望,杨猛在伤势略微恢复之后,便主动向陶成章示好,讨来了枪械射击与日本特高课的培训课程。

 令杨猛失望的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想象后世电影里那样双手各执一把手枪,左右开弓枪枪爆头的‘英雄本色小马哥’是肯定做不成了,但端着技术愈发成熟的步枪,训练如何让‘子弹飞一会儿’,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更加可惜的是,杨猛在射击方面的天赋,显然比若离差了许多,即便心里知道一些后世枪械射击培训方面的理论,可在实践起来的时候,只要子弹一射出枪口,便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半路跑偏,即便伤势略好之后连续锻炼了十几天,也不过是勉强做到不脱靶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不科学啊!?”

 看着同时接受射击培训的若离,很快便能做到枪无虚发,颗颗命中靶心附近,杨猛不住的在心里怨念着,直至若离安慰性地劝解他,“咱关东的响马,对弓箭和枪械天生就有极高的天赋,据常海大哥来信说,他如今打百米外的‘飞龙’,基本也是弹无虚发……”

 “呃……老婆……貌似你是江南女子好吧,算了……这个……技贵专精而不在博……”

 练枪练到感觉没前途,杨猛索性彻底放弃了这个在后世曾无限yy过的念想,将精力再次完全投入到养伤在打熬气血拳脚上。

 说来也怪,强行融合太极锤与‘打神鞭’的发劲,虽然给杨猛的内脏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但同时也让他对所学武艺与发劲的关窍,有种捅破了窗纸的感觉,不但对脑海中武技掌握得愈发得心应手,甚至还隐隐有种将前世见过的功夫大片都融会贯通的迹象。

 这就属于质的飞跃了。

 用宋唯一后来的话说,经历了五内俱伤的杨猛,在拳脚上的功夫可谓因祸得福,算是初步脱离了拳架的束缚,勉强做到了意至则劲发,拳未动,而意与气先行的地步。

 再通俗点的解释,就是如今杨猛即便手上打得是猴形或三皇炮锤的拳架,但当手脚乃至身体与目标有所接触时,那瞬间喷发出的劲力,却能按照意念的控制,转换成太极锤劲甚至‘打神鞭’的劈抽发劲之力。